热点滚动

关于山西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7年1月14日在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赋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山西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较大的下行压力,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趋势性、转折性和标志性变化明显增多,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稳步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稳中有进的步伐更加坚实,实现了下半年好于上半年的目标。初步预计,201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6亿元,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7亿元,下降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8元,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0元,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6.4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3.52%,控制在年度目标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低于3%左右的年度控制目标。除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外,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降幅,劣V类水体比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排放量降幅、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等约束性指标均完成年度任务。

  (一)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全年压减炼铁产能82万吨,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压减煤炭产量1.4亿吨。去库存压力明显缓解,2016年11月末,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10.1个月,比2015年底缩短3.6个月。去杠杆稳妥推进,2016年1-11月低成本的债券融资2726.25亿元,同比多增726.71亿元,11月末高成本的表外融资余额比年初减少680.03亿元。降成本成效显著,2016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下降8.5%,财务费用下降6.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3元,同比下降1.9元。补短板力度加大,全年预计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1%、14%左右,产业扶贫投资完成260.3亿元。

  (二)突出抓好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出台实施全省转型综改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16年“2455”行动计划,推动国资国企、电力体制、“放管服效”、价格、财税金融、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生态文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和突破。部署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成立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

  (三)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集中开展“冬季行动”“各类项目受理大起底”等专项行动,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专题促消费活动。开展“美丽山西休闲游”活动和乡村旅游惠民工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全省旅游总收入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努力稳定外贸和扩大对外努力稳定外贸和扩大对外合作。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签约项目2227个,到位资金6010亿元。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9.1%,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实施精准帮扶。积极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全年完成交易电量427亿千瓦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扭亏为盈。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新实施十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总规模达63.89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31.85亿公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完成1515亿元。统筹推进国家新型综统筹推进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向国家上报20座煤矿产能置换方案或化解过剩产能方案,其中18个获国家复函确认,新增产能1.228亿吨/年,将推动先进产能占比由10%提高到16.9%。加快4条在建外送电通道建设,蒙西~天津南输电通道已基本建成。2016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7640.16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752.24万千瓦。全年预计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06亿立方米,利用量62亿立方米。潞安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布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云计算、高端碳纤维、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转型项目,部署推进文化旅游、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2016年预计,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73%,回落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11.4%,提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5年的6.1︰40.7︰53.2转变为6.1︰38.7︰55.2。

  (五)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强化节能降耗工作,万元GDP能耗下降3.2%以上。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及应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幅度全部完成年度目标。出台“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规划,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对永久性生态公益林进行立法保护,全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

  (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脱贫攻坚首战首胜,1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900个贫困村有序退出。城镇新增就业46.4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36万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46%、2.1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53。

  (七)积极对接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重大政策方面:争取我省成为国家电网覆盖范围内首个全省域电改综合试点;争取国土资源部委托我省行使部分煤层气勘查开采审批登记;支持在我省开展煤炭交易体制改革试点;盐湖区、太谷县、石楼县列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国家发改委明确将我省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列入国家级化工园区(基地);介休、寿阳和蒲县列为结合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项项目方面:争取国家正式核准潞安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争取国家下达我省2016年光伏发电规模指标220万千瓦、2016年风电开发建设规模160万千瓦、晋北风电基地装机规模700万千瓦。太焦铁路、原大客专开工建设,北京至太原铁路列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资资金方面:2016年中央共安排我省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财力保障奖补、财力补助较上年增加81.4亿元;争取将我省近几年(包括今后三年)应上缴的“两权价款”共150.43亿元留给我省用于采煤沉陷区治理;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80.4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17.4亿元。

  二、201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2017年全省上下要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力促进经济稳步向好、民生不断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塑造美好形象、实现振兴崛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安排的建议是:

  预期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根据新的统计口径设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3%,设区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劣V类水体比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幅度等指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66万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13万套。

  (一)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坚定有力去产能,坚持把去产能与提高先进产能占比、促进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实施减量置换、减量重组、提高单产,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促进钢铁行业优化升级。推动电力行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去库存,坚持把去库存与加快人口城镇化和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结合起来。打通去库存与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之间的通道。打通去库存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房之间的通道。引导工业企业以销定产,降低产成品库存。稳妥有序去杠杆,坚持把去杠杆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结合起来,有效降低杠杆率。多措并举降成本,落实我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研究出台一批突破性的配套政策措施,缓解实体经济企业困难。精准有效补短板,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加大脱贫攻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新兴产业、“岸港网”、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薄弱环节投资力度。

  (二)充分释放需求潜力,促进经济稳步向好。着力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集中力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社会事业等四大板块28个重点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009亿元。推动169个示范性强、引领作用大的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着力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提升消费的带动力,深入开展“十大扩消费行动”,引深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促消费活动。积极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复制推广国家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

  (三)加快构建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全面振兴。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煤层气、现代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淘汰低端、提升中端、发展高端的原则,加大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做大做优建筑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结合起来,整合出台新的惠农政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加快构建立体式现代物流产业格局,促进金融业做大做强。统筹发展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四)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推动事关全局的重点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支持我省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争取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重点推进财税金融、开发区、国资国企、电力、“放管服效”、农村产权等领域改革。

  (五)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强省战略,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纲要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对标发达地区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实施一流的人才政策。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六)抓好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精准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全面提升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七)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按照“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总体布局,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城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制度安排“五个一体化”,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八)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工作,持续推进“美丽山西”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治理雾霾为重点,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生态修复治理,继续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全面实施以汾河流域为重点的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确保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270个贫困村有序退出,6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研究促进就业创业新政策,积极扩大就业空间。落实好各项增资政策,促进居民持续增收。加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有效防范价格异常波动。积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科学、文化、体育、计生、人口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十)毫不放松抓好安全工作,营造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严守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三条底线”,按照“四铁”的要求,强化红线意识,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责任,守住全社会系统安全底线,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十一)密切跟踪研究经济形势,提高经济运行调控能力。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强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动向的分析预测,及时研究有效的跟进措施。加强省市经济形势分析联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变化态势。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省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任务繁重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正确领导和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力促进全省经济稳步向好、民生不断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