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滚动

关于晋中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年4月28日在晋中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武 亮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晋中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止缓、回稳、促增”的总要求,紧抓综改区建设、同城化推进等多重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为着力点,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精准发力,破解难题,全市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1.3亿元,同比增长6.8%,低于年度目标2.2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20.7亿元,同比增长7.2%,低于年度目标5.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7.5亿元,同比增长2.1%,低于年度目标6.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6亿元,同比增长16.9%,低于年度目标8.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4.3亿元,同比增长12.8%,低于年度目标1.2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652元,同比增长8.7%,低于年度目标1.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00元,同比增长11%,低于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市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低于控制线1.9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4%;人口自然增长率4.65‰;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89%;省下达的六项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部完成。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稳增长工作成效明显  

2014年,我市积极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认真落实国、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晋中市“煤炭10条”等扶持政策,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二位,比2013年前移两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3.3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94.1亿元,同比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43.9亿元,同比增长5.6%。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9.2:50.5:40.3调整为9.9:47.5:42.6,二产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稳步向好。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98.5万亩,粮食总产量19.2亿公斤,位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5.4%;蔬菜种植面积达62.4万亩,总产达304.2万吨,同比增长9.1%;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4万吨。优势农产品集中片区布局更优。启动了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精品片区完善提质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以1000余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为主要支撑点、7个“一县一业”基地县和榆、太、祁蔬菜片区、太谷红枣、花卉片区等11个精品片区为重点发展区域的“三区三带”布局。全市新增设施蔬菜面积7.2万亩,总面积达44.7万亩。着力打造国家级晋中农产品现代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综合示范区。启动实施市校战略合作,与山西农大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园区,成立山西金谷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公司;发起成立了全市第一支募集5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基金;完成62项新技术的推广。网上交易平台快速发展,入驻淘宝晋中馆的天猫旗舰店、集市店分别达到23家、167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覆盖更广。建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5个、农业科技龙头企业8个、院士工作站2个、村级服务点350个;组建规范111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覆盖118个乡镇;全市共培训农民15.8万人,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万人。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企业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全年投入资金30.5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完成561户、1544口人;3.2万贫困人口脱贫。  

工业生产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2%,快于全省4.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从行业看,全市八大行业与上年相比增速呈现“四提升四回落”态势。炼焦、食品、冶金、非金属矿制品业四个行业增幅提升,煤炭、机械、电力和化学四个行业增幅呈不同程度回落。煤炭行业仍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动力,煤炭工业增加值完成276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5.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生产原煤8979万吨,同比增长6.6%。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年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18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6.8%。同比增长23.8%,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9个百分点,拉动产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16.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29.7亿元,同比增长336.9%。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71.4亿元,同比增长45.9%。

(二)“双十二”改革全面铺开,转型综改统筹推进

  深入推进“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12项重大改革和12项重大事项取得实质性进展,30项重大转型项目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持续加大。市直31个单位完成“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创新建立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制,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43个工作日;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可受理5000多项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在全省率先建立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开市级涉企权力5175项;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行动,全年通过取消、减免、缓征税费及行政性事业收费,减轻企业负担21.6亿元。

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出台《晋中市本级财政预算资金追加管理暂行办法》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的意见》;50个市直部门实现预算公开;对市级50万元以上的绩效性资金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并将绩效目标纳入预算编制环节;全面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市118个乡镇全部实现集中支付。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74个村、3万户农户、14.9万亩耕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太谷县成立全省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左权县在全省首创成立“土地银行”;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13.8万亩。榆次、平遥、左权、和顺等6县农村集体产权相关制度改革试点,首批启动25个村,基本完成10个村。

土地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出台了《晋中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将节约集约用地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加大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力度,印发了《晋中市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低效利用土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盘活存量土地5465亩。积极拓展用地空间,落实土地周转指标3万亩,开发造地验收1.7万亩。

  金融服务机制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天津股交所山西运营中心落地我市,8户企业挂牌;平遥农信社、介休农信社成功改制农商行;寿阳农商行具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资格;在全国首家试点企业“升级贷”;平遥日升隆成功发行全省首支小贷私募债;加强与驻地银行的战略合作,全市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2.9%,增幅全省第一。

核心重大事项推进顺利。太原晋中同城化取得实质性进展,5个同城化重点工程项目成效明显,大西客专站前广场和通站路建成投入使用;蕴华街西延工程加快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运;中都路北延加快推进。高校新区入住师生近11万人。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晋中城区轨道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完成;“108综合发展廊带”建设纳入省级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廊带内6县(区、市)整体享受扩权强县政策。科技三级平台建设加快,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在建博士后工作站2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76件。

 (三)“项目见效年”成绩显著,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六位一体”目标超额完成。认真落实“项目见效年”活动,加强项目服务和管理,出台了《晋中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指导意见》,率先在全省实现重点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重点工程“六位一体”全面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目标。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766项重点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056亿元,投资完成率105.6%,实现全年目标;全年招商引资2018.6亿元;完成市定任务的126.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煤炭行业,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加快,全市48座生产矿井全部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焦化行业,兼并重组顺利推进,介休、灵石分别成为全省4个千万吨级、14个五百万吨焦化集聚区之一。争取到低热值煤发电项目5个,正加紧推进前期工作。狠抓落后产能淘汰,全年完成68.8万吨。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新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21.9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3.9%。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寿阳煤层气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建成汽车加气站48座;全市11个县(市、区)城市供气管网已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以民用、工业、发电为主的煤层气利用体系。平遥煤化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寿阳兰凯博(一期)80万吨醚基燃料项目进展顺利。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吉利山西新能源汽车总装线设备安装基本到位,北达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场开工、青云直升机项目主体完工。新材料工业,安晟陶瓷项目投产,寿阳地球卫士新材料、平遥煤化改性材料造纸、灵石聚义煤矸石制纤维设备安装调试。生物医药产业,华卫药业迁建、德元堂冻干粉、中科鸿基生物产业园、广生植物胶囊生产线、振东安特新厂等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广誉远整体搬迁进展顺利。电子信息产业,榆次银河电子车载方舱、灵石北斗导航智慧云计算等项目建设加快。

  园区建设升级上档。介休经济开发区升级进展顺利。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祁县经济开发区试行“党政一肩挑”。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快,海归创业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入驻企业达到55家。向3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下放审批事项14项。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有效提升。纺机集群稳步提升壮大,集群企业达到250户,国家纺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鸿基科技纺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集群发展能力得到提升。液压集群重点实施的太重榆液高性能液压产品自主化产业基地投产运行,海洋液压、榆航液压等项目投产,集群内建成斯普瑞液压检测、方盛液压公共研发等服务平台和院士工作站。玻璃器皿集群企业达到42户,重点建设的中国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主体完工,国家玻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部分投运。铸造集群企业达到200余户,重点实施的卡耐夫数控机床、机械铸造生产线投产,太谷恒达精密铸造正在设备安装。新能源汽车集群加速发展,晋中甲醇、电动汽车产业基地规划获批。

  (四)区域综合优势进一步凸显,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与国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通从太原和周边地市直达平遥古城、祁县古城、王家大院等景区的10条直通车线路。实施重点旅游项目35项,完成投资23.2亿元。倾力实施景区提升工程,新增3A以上景区6处,乔家大院达到5A,平遥古城通过5A评审;石膏山、红崖峡谷达到4A、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纪念馆、莲花岩生态庄园达到3A;王家大院启动5A创建;全市A级以上景区达到24处。组团赴山东、河北、陕西等6省区16个地级市举办“晋商故里·晋善晋美”旅游推介会。平遥襄垣梨园、左权麻田莲菜基地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梨花、荷花景观。《又见平遥》全年观演人数35.8万人次,实现收入4800余万元。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08.1亿元,同比增长35.4%。共接待游客4031.7万人次,同比增长21.3%。我市跨入中国旅游城市前六十强,跻身中部旅游城市第一方阵。

  区域“大物流”顺利推进。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加快建设,太原铁路枢纽(北六堡)物流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中储综合物流园、经纬仓储设施、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文化“大晋中”加速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启动实施全民文化行动,共组织各类活动1800余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铺开总投资189.8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54项,完成投资18亿元。《王家大院》、《兴隆门客栈》《太行奶娘》等5部新作品搬上舞台。晋华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国际柔力球交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

  (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市城区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市城区8大类85项“百亿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27.2亿元。北部新区集中连片开发进展加快,规划展示馆建成开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全面开工。大西铁路晋中站站前广场和通站路建成投用。旧城区改造,羊毫街、迎宾广场、晋华片区和迎宾东区4大片区以及5个城市棚户区、14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65.6亿元。锦纶路拓宽改造建成通车,中都路北延工程加快推进,汇通路、龙湖街、锦纶路、迎宾街、顺城街等5条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完成;完成小街巷维修改造19条。市政公用设施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城区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8公里;新建、改造供气管网164.7公里,完成天然气置换4万户。新建、改造供热管网59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32万平方米。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加快,晋中大剧院前期工作顺利。城市园林绿化投资8.3亿元,晋商公园三期、社火公园、潇河公园二期、百草坡森林植物园、龙湖公园等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新增绿化面积258.2万平方米。

重点城镇组群建设加快。“108综合发展廊带”和“介平灵”城镇组群积极推进。12个省级示范镇镇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8亿元。榆次东阳、介休张兰、和顺李阳等6个镇新列入全国重点镇,总数达15个。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左权、昔阳创建国家园林县城通过初审;平遥、祁县省级园林县城取得命名;昔阳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介休市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5%,提高1.6个百分点。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汾邢高速公路汾阳至左权段通车运营,左权至和顺段建设顺利。阳黎高速阳泉至左权段通车,实现高速“县县通”的目标。龙城高速北延工程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完成224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油)路建设完成102公里。全市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78公里。晋中汽车客运总站建成投用。大水网受水区县域供水规划编制完成。高校新区防洪体系工程建设,完成了涧河河道治理。城区排退水渠系改造工程启动。改善和提高了5万农村人口和1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标准。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启动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编制出台了市级规划方案和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完成投资17.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7.3%。

(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积极推进污染减排。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多元投入机制实施方案》,设立了排污权受理窗口,推进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管理。全年完成重点减排计划项目379个。大力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542个,实施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47项。完成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5100辆。实施新能源替代,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551辆;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工业窑炉完成30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192家,完成率122.8%。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完善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价格补贴机制。整合提升太谷、平遥等污水处理厂,正阳二厂(二期)提前投入运行。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4.6%。

  加速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平川现代林业展示区和东山生态经济林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太谷县成为省级林业生态县,新增寿阳鹿泉山、昔阳石马寺2处省级森林公园。启动中幼林抚育财政补贴试点,积极探索试点购买式合作造林机制,建立大型企业参与生态治理模式。全市新修森林防火道路1100公里;33项市级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基本完成;高速公路、旅游公路及河道沿线绿化90公里。完成造林50万亩(其中干果经济林15.3万亩),植树1000万株;完成育苗8.8万亩,林木绿化率增加1.1个百分点。

   全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双百户”重点能耗企业节能行动、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活动深入推进,单位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98%。甲醇汽车试点稳步推进,投入运营试点车辆150辆,在我市召开了全国甲醇汽车试点座谈会。积极推动公交车电动化,已经确定两户候选客车企业。

  (七)社会事业统筹推进,民生民利不断改善

  教育改革纵深推进。联盟制、集团化办学,全市建立78个教育联盟、22个教育集团。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试点深入推进,建成数字化校园示范校71所。榆次、太谷等7县(区、市)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落实资金6.5亿。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35所农村幼儿园和建设17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全部完工,全市学前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北部新城高中、经纬中学等6所学校改扩建进展顺利。

  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力推动社保信息化建设,全市12个县(区、市)五险统征信息化系统上线运行。全市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参保55.7万人、32.3万人、88.8万人、39.2万人和34.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43.9万人,全面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本地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89元、20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4300元。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顺利启动。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快推进,灵石、昔阳(一期)投入使用,太谷、介休、平遥、榆社完工,晋中市本级、左权和昔阳(二期)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3529套,基本建成17603套,完成投资40.1亿元,10200套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工。

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加大。继续引深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全市投入创业资金970万元;建成创业孵化基地6个,进驻创业实体795个,孵化实体401个,带动就业1910人;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427场,达成就业意向3万余人;进一步加强了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出台《晋中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及管理补充办法》。全市新增就业38258人,完成全年省定任务的100.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4%,圆满完成市定任务。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606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684人,创业带动就业1010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965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5个试点县的公立医院和全市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以县为单位的“管理、配送、结算”三统一新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内部运行管理,重点推行绩效与薪酬挂钩考核机制,绩效工资比例优化调整为40%。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市中医院的法人治理、收入分配制度和护理岗位管理等改革试点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城镇职工(居民)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分别提高到98.7%和99.5%;新农合筹资标准由340元提高到39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全覆盖。

  群众文化工作广泛开展。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利用好1000万元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文艺特殊贡献人才奖励基金。50%农家书屋达到40平方米以上。新建社区健身场地100块,乡镇健身广场37块、实现我市118个乡镇健身广场和198个社区“500米健身圈”体育场地全覆盖。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3.3万场。市直文艺团体改制推进顺利。

安全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在全省率先实施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分类分级管理稳步推进,建成网格化监管及隐患排查动态管理系统并推广应用,开展“知责、履责、问责”三责教育、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重点实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全年发生生产经营事故381起,死亡139人,同比分别下降20.1%和2.8%。发生较大事故1起(非生产经营交通事故),未发生重大事故。

  2014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拉动能力减弱、消费带动能力有限,出口支撑能力不强的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未完成全年目标。二是经济质量还不优,产业转型任重道远。虽然煤炭行业增长呈回落之势,但仍是拉动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动力。同时,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尚未成为支柱产业,难以弥补煤炭行业增长放缓形成的缺口。三是企业发展信心不足。受到外部需求萎缩、融资难、融资贵等影响,部分企业效益下降、经营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的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克服。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进“六大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市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从国内来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在“三期叠加”复杂环境与政府主动调控共同作用之下,减速换挡、转型发展成为新常态,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加凸显,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从我市实际看,综改试验区深入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加速,山西科技创新城以及晋中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启动建设,为我市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根据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本着“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的原则,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从我市转型跨越发展需求实际出发,结合晋中“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2015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以上;

  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6万个;

  六项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三、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谋求改革红利,持续引深转型综改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20项重大改革、30项重大事项和30个重大项目为重点,全面深入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推进关键领域改革。一是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机制。构建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依托天交所山西运营中心和上海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晋中企业孵化基地培育优良上市资源,加快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在条件成熟县区设立村镇银行,推动左权农信社改制,发展壮大融资性担保机构。二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市本级非涉密预算单位的预决算全部依法公开。试点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将债务风险控制在警戒线以下。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晋华、锦纶进入破产终结清算程序、轻机厂完成破产终结善后工作。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做好职工养老、医疗保险接续工作;加强国资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制定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收入分配暂行办法。四是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跨地区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异地就医协作机制。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健全多层次保险体系。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五是健全土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政府引导、规划管控、多元参与、利益共享的城镇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的激励约束机制,盘活利用现有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突出抓好核心重大事项。一是重点推进108示范区建设。按照“基础提升、重点强化、反向扶持、各具特色”的思路,分阶段按步骤推进108廊带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优先布局产业,用足用好“园区(基地)式审批”政策,整合廊带优势产业和园区资源,集中布局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化工、医药等特色产业园区,全面配套基础设施。年内启动一批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和一体化机制建立。重点抓好108国道快速化改造、美丽乡村建设、通道绿化、生态修复、汾河水系河道整治等。做好土地管理、财税体制、民生保障等一体化顶层设计,促进要素合理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二是统筹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加快高校新区文化娱乐中心、购物广场和创业就业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启动晋中太原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积极配合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三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科技三级平台建设,推进高校新区、科技创新城、市城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推进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加强培育科技型企业。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新药创制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

  (二)着力加速项目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全面落实重点工程“六位一体”年度目标任务。按照“项目提质增效年”的总体工作要求,全市各类重点工程当年计划投资1060亿元。深化“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度,对重点工程实施分级管理,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限倒逼效率、以考核倒逼成效,促进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注重效益优先,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益。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全年招商引资2020亿元以上。

  整合优化传统产业。积极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传统产业向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园区化、产业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进煤炭革命,加快形成煤炭营销新秩序。积极引导当地用煤企业与煤矿签订长期供需协议。加快建设集煤炭生产、运输、销售、库存、价格等综合信息为一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完善矿业权交易平台,促进矿业权依法流转。启动技改矿井“两年大会战”,2015年力争14座矿井建成竣工。加大煤层气抽采力度,利用率达到40%以上。大力推进煤电化基地建设,力争介休崇光、灵石启光、寿阳明泰、左权阳煤和榆次华能等5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动与河北建投集团的战略合作,启动项目前期,尽快列入两省电力发展规划。布局实施一批煤化工项目,重点抓好阳煤寿阳20万吨乙二醇(一期)、兰凯博80万吨醚基燃料(一期)以及阳煤昔阳40万吨烧碱、40万吨PVC项目。推动循环发展,全面启动灵石东方希望铝系循环园区建设,力争百万吨氢氧化铝生产线投产。

  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梳理优势特色产业创新链,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和技术交易平台,有效承接科技创新城成果产业化,推动特色产业升级上档。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在装备制造业上实现突破。加快建成山西新能源汽车城,力争吉利新能源汽车实现量产,北达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项目全面开工。探索氢能源发展路径,争取山西中德氢能高科技产业园落户。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加快灵石存山云计算中心安装调试,尽快形成1万台服务器计算能力;推进银河电子车载方舱项目投产。大力发展新型材料,以高性能、复合型为主攻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聚义煤矸石制纤维、寿阳地球卫士等达产达效。做强食品工业,发挥祁县经济开发区知名食品企业布点的品牌效应,引进一批重量级项目,加快伊利液态奶、统一饮品项目建成投产,建设全省食品工业隆起带和集聚区。整合发展医药和药材产业,扶持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等产品,做强传统经典国药品牌。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加快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攻坚年”活动,实质性推进与国旅集团的合作。加快推进重点景区道路、停车场、公共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旅游环境,整顿市场秩序,提升标准化水平,净化旅游生态,加快建设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开发东山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平川晋商文化旅游,加大品牌塑造和宣传营销力度,力争旅游总收入完成460亿元。打造现代物流港,发挥区位、交通等基础优势,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北六堡铁路货运物流中心建设;推动苏宁物流配送中心、普洛斯物流、中储物流、经纬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全面启动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年底80%以上行政村完成清查摸底工作,60%的行政村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广太谷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左权县“土地银行”经验,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及其他用益物权抵押融资、有偿转让、入股分红的具体途径。市、县两级制定出台引导和鼓励土地有序流转的政策措施,用活用好土地流转专项资金,积极扶持规模经营。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集团化经营,大力发展资本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成立两个“1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基金和担保公司,扶持种植大户、涉农企业发展;力争太谷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建成投用;整合名特优农产品,包装打造自有品牌,提升现代农业开发营销水平。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畜牧产业翻番工程,加快山西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做优“一村一品”特色,重点打造优势农产品集中片区,新改扩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新发展设施蔬菜6万亩,新改扩建养殖园区100个、扶持工厂化养殖企业10个。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农产品销售收入160亿元以上。提升农业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培育发展30个省级、50个市级、80个县级示范社和30个家庭示范农场;确保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96%以上。强化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鼓励单位职工和高校师生深入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重点实施236名“特岗”推行计划,完成330个村级农技服务点建设,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扶贫开发。以673个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双百”工程为重点,统筹实施精准扶贫、定点扶贫和包村增收,确保3.97万贫困人口脱贫。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实施市城区“百亿城建重点工程”,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20-140亿元。全面铺开北部新城产业、商业开发和公共设施建设;实质性推进羊毫片区、迎宾广场片区、晋华片区、迎宾东片区和顺城西街片区等5个片区和20个城中村、16个棚户区改造,力争3年内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实施路网改造、管网建设等一批功能提升工程,完成龙湖大街—锦纶路—思凤街—汇通路内环路线快速化改造,启动环城东路快速化改造;新建20座人行过街天桥。开工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公园绿地、公共交通等一批民生重点工程,百草坡森林植物园、龙湖公园、晋商公园三期、潇河公园二期和社火公园建成开放;启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新增社会化投资的公共自行车站点250个、车辆5000套。供水、供热、供气普及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要完成“十二五”任务。

  提升城市形象。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开展综合交通、排水防涝、智慧城市、环卫设施等城市基础功能专项规划,促进城市建设科学化、精细化。实施城市交通智能化改造,完善管理平台、诱导系统;完成10条主干道公交站智能化改造。进一步畅通微循环,协同提升警控、技控、协控效率;抓好主要区域、主要时段、主要路口的科学管理,大力解决市城区拥堵问题。深化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老旧社区、背街小巷等薄弱环节,美化亮化临街立面;综合整治渣土扬尘,大力开发便民市场,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城市运行全天候保持受控状态。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按照“一区两翼”布局,加快省级示范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小城镇和农村新社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实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力争完成投资16亿元以上。优化城乡交通条件,计划改造县乡公路50公里,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完善提质500公里;加快推进和邢铁路项目建设,优化区域交通结构。增强水支撑能力,加快协调推进东山供水、中部引黄5个受水区小水网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改善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标准,解决6.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城市排水系统改造,解决红马营汛期灾害问题。继续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和低电压治理,启动建设平遥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太谷贯家堡220千伏变电站等工程,为电力外送创造更加有利条件,提升区域性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五)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晋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检查,督促重点污染源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进一步推进完善环境监察网格化监管体系的规范运行。创新投入机制,通过PPP、特许经营等模式推进修复生态、发展环保产业。深入开展电力行业、焦化行业烟气治理和燃煤锅炉改造;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到60%以上。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十二五”目标。不断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完成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任务1850项,重点流域水污防治项目19项。细微颗粒物(PM2.5)浓度和颗粒物(PM10)浓度均要比2014年下降2%。地表水水质达到省考核要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启动108国道绿化提质上档工作,实施山上治本和城乡增绿工程。加快建设城郊森林公园、植物园、湿地森林公园。全市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两侧行政村基本建成绿化示范村。力争平遥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进一步推进市城区北山绿化工程。在加强耕地保护,确保我市耕地红线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庄园建设,力争全市达到100处。新造林30万亩(其中干果经济林面积10万亩;)完成植树800万株;新育苗4万亩;改造低产低效干果经济林10万亩;林木绿化率增加1个以上百分点。

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树立低碳、绿色发展理念,继续深入开展“双百户”重点能耗企业节能行动计划。加强节能监测预警,严格执行能评制度,提高高耗能项目的准入门槛。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建设一批充电站、充电桩、甲醇加注站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

  (六)着力改善民生民利,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争昔阳、和顺、祁县、平遥4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达标;统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市城区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力争再启动4所;加快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改革,建成“人人通”试点校10所,数字化校园100所。

  完善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五险“统征”和社保“一卡通”,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医保付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持续保持物价稳定。全面推进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改扩建农村和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0个,建成市级公立老年养护院。推进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68万套、建成1.28万套,完成投资40亿元,改造农村危房6000户。

强化创业就业扶持。认真落实就业创业的各项补贴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稳定困难企业就业岗位。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加快大学生创业中心建设;推动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提档升级,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向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倾斜。加大成职教育和职业培训力度,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3.84万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覆盖面要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加快晋中一院迁建项目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推进3个县级医院、41个乡镇卫生院和285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民文化行动,全面完成“六个文化建设”任务;启动晋中大剧院、群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场所等改造,深化市直文艺院团改革;提升农村文化设施服务功能。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筹建市级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办好第四届市运会。

  夯实安全基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依法治安,全面落实党政同责。推进技术兴安,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标准化建设40%达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创建安全发展先进城市。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县)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分类分级动态监管、打非治违、专家会诊、类比检查等专项行动,推动隐患风险早发现、早消除。坚决杜绝重大以上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积极推进广播电视、防震减灾、计划生育、老龄、残疾人等社会事业。

  (七)着力谋划发展蓝图,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

  在全面总结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五规合一”相关要求,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大势,扎实做好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认识经济下行深层次原因和“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强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动向分析预测,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深入重大问题研究。深入谋划“十三五”时期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以及关键领域重大事项、重大改革。强化规划衔接协调。按照“五规合一”工作要求,注重与土地、环保等规划的协调,在总体规划的统领下,使各类规划成为互相联系、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

  各位代表,2015年任务繁重而艰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转型综改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为目标,坚定改革信心,鼓足转型干劲,奋力开创“四化”率先发展新局面!

名词解释  

  1、一村一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2、“三区三带”:即我市东、南部土石山区以干果、草食畜、小杂粮生产为主导的林牧生态经济带,中部丘陵区以温室、水果、苗木花卉、食用苗生产为主导的高效园艺经济带,西部平川区以粮、果、菜、肉、蛋、奶生产为主导的优质农产品经济带以及环太原都市核心区创建近郊游玩娱乐圈、远郊采摘体验圈、山区度假养生圈的三个休闲观光农业同心环产业区带布局。

  3、“大物流”:大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物流。

  4、“土地银行”:是指主要经营土地存贷及与土地有关的长期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土地银行具体运作模式是指政府出面组织,把某一区域农民的承包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拆院并院”之后的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分类整合,“零存整贷”,加快农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形成。

  5、“升级贷”:是中国建设银行晋中分行立足区域经济实际,为支持小微企业产业升级融资需求设计研发的一款信贷产品。具体是指由政府管理部门或供应商推荐,小微企业产业、技术升级后,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符合建行要求的担保和保证金质押的信贷业务。

  6、“六位一体”:即重点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全面推进、统筹落实的工作机制。

  7、“四大工程”:是指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宜居示范工程。完善提质工程:主要内容是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农民安居工程:主要内容是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和在采煤沉陷区、连片特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实施易地移民搬迁。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内容是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为重点,兼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新一轮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工程:主要内容是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8、“500米健身圈”:就是城市居民出门500米,就可享受到公共健身设施、基层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服务。

  9、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

  10、“六大发展”:一要推动廉洁发展,不要不干净的GDP;二要推动转型发展,以思想转型为先导,以企业转型为基础,以产业转型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三要推动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四要推动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五要推动安全发展。六要推动统筹发展。强化统筹意识、树立协调观念,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

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11、六项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工业粉尘。

  12、108廊带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15年1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批复设立“晋中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拟在108国道晋中沿线的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六县(区、市)和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产业一体化布局、生态一体化修复、交通一体化规划、城镇一体化建设、土地一体化管理、政策一体化统筹,打造新型县域经济模式,努力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全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区域、对外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和试验田。

13、扶贫开发“双百”工程:以全市100户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榆社、昔阳两个省定贫困县为重点,覆盖我市近100个贫困乡镇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实现企农共赢。

14、“四有”标准:有氛围、有设施、有活动、有机制。

  15、“六个文化建设”:六个文化建设是指农村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机关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军营文化建设。

  16、“一区两翼”:着眼国家和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紧扣太原都市圈发展要求,构建以市区为核心,以平川、东山为“两翼”的“区翼”发展格局。

  17、五规合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人口与环境保护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融合,综合配置,整合规划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