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滚动

关于大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按照“争先进位、负重赶超”总要求,坚持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全力抓好“三件大事”、打好“四大硬仗”、推进“十大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

  (一)投资消费双增长,拉动经济稳中有进。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达到1036.3亿元,增长2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长控制在2.7%,低于3.5%的年初任务。消费实现了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1.2亿元,增长14%。在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下,全市总体经济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67.5亿元,增长8.3%。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6亿元,增长17.8%。三次产业比重为5.7:47.1:47.2,三产占比首次超过二产。

  (二)实施“百园立农”工程,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

  推进“百园立农”工程,带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重点园区建成69个,超额完成11个。粮食生产首次突破20亿斤大关,达到20.51亿斤。推动畜牧业有序发展,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园区186个,累计发展到631个。推动设施农业建设,新增面积3.64万亩。龙头企业上档升级,全市98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6.9亿元,增长28%。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农村“五件实事”扎实推进,全面完成了年初的目标任务。

  (三)实施“百企强市”工程,现代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战略,实施“百企强市”工程,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煤炭资源整合重组成果进一步巩固,地方煤炭生产增长57.8%。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同煤集团60万吨甲醇项目试生产。同煤集团与中海油合作的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同煤大唐热电二期2×33万千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工程竣工;同煤集团塔山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取得路条,一批热电联产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870万千瓦,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99.6亿元,增长10%。

  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升级提速,积极推动大同文化旅游集团建设,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33亿元。商贸物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云中商贸物流园区、百盛、东信购物广场、温州商贸城建成投运。

  (四)实施“名城复兴”、“城镇提质”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速。

  “名城复兴”工程进展顺利。四牌楼、魁星楼、纯阳宫广场等工程完工。御东新区建设有序推进。太阳宫建成投用,博物馆开始陈列布展。大同-张家口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灵-浑源、王庄堡-大营(大同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城市道路62条97公里。

  启动实施“城镇提质”工程,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148亿元,推动大县城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9.03%。

  (五)实施“生态建设”、“城乡清洁”工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生态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4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32万亩,新增绿地面积177万平方米。

  二是推动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以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加强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节能工作,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34%。

  三是治污减排工作取得新成绩。持续减少PM2.5贡献值,日均值达标率84.9%。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市区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322天。六项减排指标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下降2.13%、氨氮下降4.31%、二氧化硫下降3.96%、氮氧化物下降6.9%、烟尘下降3.2%、粉尘下降0.4%。突出抓好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573.5万吨/年,污水处理率达到82.1%,中水回用率达到46%,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省考核标准。积极推动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4%。

  四是积极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投入资金3.5亿元,对城乡重点领域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全市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六)实施“收入倍增”、“百校兴教”、“城乡安居”工程,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低于4.2%的控制目标。各项保险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430元和6365元,分别增长10.1%和12.8%。

  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强化。以改革、规范、发展为主线,全力实施百校兴教工程,5所市直中学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均衡教育,新增了3个集团校。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建设2.06万套,完成投资118.61亿元,开工率、投资率、手续办结率均为全省第一。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055户。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提高。继续巩固基本医保覆盖面,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七)转型综改工作全面铺开,深入推进。

  在重大改革方面:全面启动“五规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创新,形成了统一用地分类标准、技术规程、数据底板的初步成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审批事项32项,市级投资审批权全部下放各县区。严格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电子监察系统。此外,县区在创新土地管理、投资体制机制、社会管理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

  在重大事项方面:成功举办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8月2日至11日,共有来自13个国家35所大学的20支队伍参赛。实现了促交流、促转型、促发展的目的,向全国、全世界充分地展现了我市的新风采、新形象。

  在重大项目方面:重点推进“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省、市级项目40项,总投资1306亿元。全年计划投资133.7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60亿元。

  在经济社会取得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运行面临巨大的压力,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增长后续动力不足,煤炭行业价、量、效益尚无明显的回升迹象。二是市场消费增速逐步下滑,扩大内需压力增大。三是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经营困难,煤炭、电力、水泥、钢铁、铁合金行业均面临此方面问题。四是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五是就业形势严峻,求职难和招工难的局面并存。同时,我市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破题不深、先行先试力度不大,与全市人民的期盼还有差距。

  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谋划今年工作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总体上看,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我们必须艰苦努力积极争取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按照“一三四十”总体部署,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十大工程为抓手,统筹兼顾,对标一流,争先进位,负重赶超,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大同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按照上述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从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科学合理的原则出发,提出2014年主要预期性指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

  主要民生性指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3.5%左右。

  主要约束性指标是: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排放量完成省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任务:

  (一)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和切入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大力实施“2255”行动计划。全市上下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抓好20项重大改革、20项重大事项、50个重大项目和5个重大课题,扎实推进转型综改各项工作。

  (二)以投资和项目为关键,推动“十大工程”建设。

  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围绕“十大工程”,科学制定好2014年投资盘子,巩固投资总量和结构双双向好的难得态势,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初步安排为1243亿元。市本级重大项目共602项、总投资177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31亿元。其中,名城复兴工程共223项,总投资15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7亿元;百企强市工程共51项,总投资87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48亿元;百园立农工程共110项,总投资26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78亿元;百校兴教工程共23项,总投资9.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7亿元;城镇提质工程共50项,总投资23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2亿元;城乡安居工程共83项,总投资182.5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84亿元;收入倍增工程共3项,总投资3.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5亿元;生态建设工程共33项,总投资4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9亿元;城乡清洁工程共8项,总投资3.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1亿元;平安创建工程共18项,总投资8.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1亿元。

  (三)继续实施“百园立农”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市新增羊140万只,达到600万只,建设左云、浑源两个百万只养羊县。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阳高守口堡、王千庄水库等项目建设,做好大同盆地盐碱地改造前期工作。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8亿斤以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进“513”工程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围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按照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总体要求,继续推进新确定的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做好“一村一品”专业村和5个“一县一业”基地县建设。落实好五件实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四)继续实施“百企强市”工程,推进工业新型化。

  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抓好转型转产项目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以煤为基、以煤兴业、以煤兴产、多元发展的路子。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现代化矿井建设,金庄、东周窑千万吨级现代化大型矿井争取达产。加快资源整合矿井改造步伐,新增产能570万吨。积极推动电力基地建设,开工建设同煤塔山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续推进低热值煤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转型的重中之重来抓,尽快做大做强。同煤60万吨甲醇项目达产达效,深入推进同煤集团与中海油合作的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同煤集团60万吨烯烃项目,尽早开工。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大同IT产业园威厚公司等项目。

  三是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业要加快御东方特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争取暑期开园运营。北魏398工业遗址音乐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工建设,争取局部开放运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完成大同文化旅游集团组建工作,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名牌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带动我市文化旅游企业上档次,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同时,积极培育中小微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新增2000户小微企业,实施“小巨人”培育计划,新培育新成新材料、浑源恒山畜产品加工、金茂源农牧开发等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

  (五)继续实施“生态建设”、“城乡清洁”工程,推进城乡生态化。

  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为目标,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继续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加快桑干河、御河、十里河、口泉河及县区河流综合治理,加强浑源神溪湿地、广灵湿地生态保护。要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实施PM2.5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继续提升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新增营造林44万亩,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大县城绿化力度,力争实现省级园林县城“零突破”。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各项约束性考核指标任务。

  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继续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餐厨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营,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容项目,开工建设污泥处理厂,加快建设左县区垃圾填埋场,进一步强化乡镇和行政村的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把城乡清洁工程深入、持久、创造性地开展下去。

  (六)继续实施“名城复兴”、“城镇提质”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

  按照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发展战略,围绕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全力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大同都市区。

  积极推进“名城复兴”工程,尽快批复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加快推进修复工程建设。御东新区博物馆对外开放,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体育中心外装修全面完成。提升大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大力实施“城镇提质”工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西客运专线争取7月通车,力争开工建设大张高铁、祥龙通用机场、大同航校搬迁改造升级等项目。开工建设北环桥、开源桥和外环路,实施110公里城市道路建设。改建泉新路、南环西路西延,治理甘河生态,启动建设同煤集团落里湾污水处理厂。继续实施国道208一级公路改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大同客运东站,打造更为便捷的交通网络。

  (七)继续实施“收入倍增”、“百校兴教”、“城乡安居”工程,推进民生不断改善。

  收入倍增工程,要不断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做好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与鼓励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相挂钩。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百校兴教工程,要继续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为重点,大力提升城乡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城镇以上学校推进“三通”。完成市直大同师范、教育基地、铁一中等续建项目,启动大同十中、特教学校、同煤一中初中部、大同十三中、体校等新建项目。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行管理体制改革等为抓手,全面推广联盟校、集团校办学模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办学条件均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

  城乡安居工程,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建设。新建保障房4.6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5万户,安置用房竣工1.7万套。积极做好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工作,扩大保障对象和范围。

  (八)继续实施“平安创建”工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监督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方案,推进治安防控社会化、市场化、智能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抓好煤矿、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县区、重要节点的隐患排查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进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整合,全面推行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安全考核,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为全市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人民的安全感。同时,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在市政协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全面开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新局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