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滚动

晋城市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14年2月28日在晋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晋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秦李芳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坚强领导和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发展效益和质量稳步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31.8亿元,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4.6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7.1亿元,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完成2.6亿美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7.7亿元,增长2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5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26元,增长12.3%。万元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均实现了预定目标。

  (一)求突破,综改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转型综改试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印发了《晋城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和《晋城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3年行动计划》。二是启动了6项重大改革、10项重大事项、20个重大项目、3个重大课题,启动实施“1+9”试点等。三是通过与巴公进行“无缝”对接,目前,巴公试点7个方面的破题方案已经形成,体现巴公财税体制改革成效的山西省首个镇级金库——巴公金库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全面管理巴公镇的财税收支。

  (二)强基础,投资项目取得实效

  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按照“六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重点工程推进全省领先,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完成率和省市重点工程完成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八项指标均排名全省前三,为历史最好水平。积极搞好电力、铁路、公路、机场等方面重大项目策划和推进。项目推进管理力度加大。一是加快政府投资计划下达速度。二是加大稽察监督力度。融资平台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成立“市政府融资平台建设领导组”,积极启动上市发行债券的前期准备,并确定本期债券申报规模为17亿元人民币。积极主动同贷款政策有所倾斜的兴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行无缝对接,并达成贷款意向。

  (三)调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加速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加大矿井建设、投资、验收、转产力度,构建起兰花集团、科兴能源、阳泰煤业3个千万吨,沁和能源700万吨,天泰煤业、亚美大宁2个400万吨,天地王坡、崇安能源、皇城集团3个300万吨的地方煤炭工业发展新格局。电力产业,建成国投晋城热电一期、阳城煤矸石电厂,新增装机87万千瓦。煤化工产业,晋煤集团天溪煤制油、兰花集团二甲醚、金象“1830”已建成投产,晋煤高硫煤洁净利用循环工业园区、兰花己内酰胺、天泽“40·60”等项目正式开工。

  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政府连续两年拿出5000余万元用于高新技术项目孵化。智能手机构件、光学镜头模组、中道新能源等已建成投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兴集团的LED和晋煤的宏圣可建等高新技术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金鼎煤机为主的煤机成套设备,以清慧、路宝、福川等高档铸件为主的装备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业,保税物流中心和山西东南陆路出口港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5.29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外汇收入四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太行风情园”(文化旅游园区项目)已完成新的规划编制。

  服务业发展快速推进。研究制定《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申报“达限单位”奖励办法》。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国家煤层气实验室、“中汽中心——格润科技”工程实验室、兰花集团商务支付等一批项目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四)促增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力开展了“一抗两保”工作,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8.1亿斤,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上项目50个,完成投资5.7亿元。陵川珍菇坪食用菌项目投产,沁水灵芝北虫草项目已经开始生产,新引进的泽州雨润生猪养殖、陵川正邦集团养猪和沁水大象肉鸡加工项目开工建设。新建2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园区达到近百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27个。

  特色农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全市初步形成了工厂化食用菌,高平、泽州生猪,阳城、沁水蚕桑,丹河、沁河沿河流域设施蔬菜,太行、中条环山区中药材,沁水苗木花卉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实施了“行政村街道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和“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城区北石店司徒、泽州南村镇区、泽州川底、高平市中部、阳城县北留、陵川县礼义—杨村、沁水县端氏等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百村”建设全面起步。  

  扶贫开发成果丰硕。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全年移民搬迁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实施百企带千村工程,确定5家市级国有企业和6家县级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全市各级干部走访农户12700多户,下乡住村9300天,开展下基层活动3260次,解决实际问题3930个。

  (五)重统筹,城乡建设协调推进

  加快中心城市提质改造。启动实施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厂、文化艺术中心、公共自行车、新增供热及生态绿化等项目,重点对西北片区实施整体改造,加快兰花片区、东南片区、金匠工业园区、金村片区和北石店片区的开发建设。新植物园已建成开园,五处街头绿地工程已基本完成,城东景观水系已开工建设。丹河龙门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重点实施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批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大县城战略强力推进。加快高平、阳城、陵川和沁水大县城建设,形成了与中心城市优势互补的功能区。高平市加快推进“一城五镇”战略,阳城县启动滨河东西路延伸、县城绿道景观等项目,陵川县实施黄围东街、集中供热供气等工程,沁水县集中开展十大城市建设工程。

  产业片区布局科学。加快推进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沁水新能源产业工业园、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高平马村煤电化工业园、高平新能源科技创新园、金匠高新技术工业园六大产业片区的道路、供热、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以金村、周村、河西、三甲、润城、町店、礼义、平城、端氏、郑庄等中心镇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六)抓生态,着力建设美丽晋城

  循环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努力拓宽循环经济发展的“晋城模式”,编制完成《晋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13〕3191号文件,已经将我市确定为2013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

  低碳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省定三项任务全部完成。召开全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启动大会;编制完成晋城市温室气体清单。低碳试点制度基本建立,市县两级领导组成立。研究制定“两改六个一”低碳示范创建方案,确定了一批低碳示范工程、示范乡镇建设和低碳示范企业。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成功申报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启动全市公共自行车系统。

  “气化晋城”加快推进。编制完成《“气化晋城”总体规划》,拟将所有抽采企业的气源进行集中管理,力争用两年时间,全市80%的乡镇和主要村庄、90%的县城、100%的主城区和100%的工业园区实现气化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实现气化目标。

  环保整治力度加大。下发《晋城市改善环境质量攻坚行动计划》,决定利用两年时间,大力开展改善环境质量“十组拳”攻坚行动。积极实施环境空气质量PM2.5测量新标准。加大对丹、沁“两河”流域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造林绿化成效显著。突出“太行明珠·宜居晋城”主题,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5.13万亩,被国家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节能减排持续加强。全市已建成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12户,年可利用“三废”970多万吨;建成瓦斯发电企业16户,装机容量35.42万千瓦,成为世界上利用井下瓦斯发电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区域。确定实施58个污染减排项目,阳城电厂脱硝改造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晋城福盛钢铁、陵川鑫源冶炼和高平泫氏实业有限公司烧结机脱硫设施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七)推改革,开放活力显著增强

  各项改革统筹推进。重点实施创新“五规合一”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矿产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四化同步”推进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制定出台了三项制度和三个办法,组织完成了市区西北片区改造工程审批权限的下放工作。全市审批项目由166项精简到100项,审批环节由826个缩减到345个,审批时限由原来的8.9个工作日缩减到5.6个工作日。

  竞逐中原战略稳步实施。编制完成《晋城市融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晋城市“竞逐中原”实施方案(2013-2015)》。与郑州铁路局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进一步协调推进太焦客运专线、嘉南铁路、北留周村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召开中原经济区豫西北晋东南联动发展区合作恳谈会,并签署《关于建立中原经济区豫西北晋东南联动发展区合作机制的框架协议》。

  招商引资力度成效显著。先后组团参加了中博会、文博会,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和中海油、中石油、恒天集团等进行交流对接,签约引进项目286个。加快推动“飞地经济”发展,出台《晋城市发展“飞地经济”行动计划》。

  (八)惠民生,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5家,专利申请1002件。连续七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爱物学校和汇仟小学已投入使用,中等专业学校和凤城中学正在建设中。太原科技大学晋城分校已实现2013年秋季招生,招入首批本科学生525人。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晋城大医院门诊大楼主体已完工。基层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筹备设立山西省图书馆晋城数字分馆。全市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创业就业工作重点突出。全省创建创业型城市现场会在晋城召开。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2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3%,低于年度控制目标(4.2%以内),成为全省唯一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积极增加基层后勤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参加城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人数全部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从2013年10月1日起,我市再次提高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待遇水平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实现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九连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首批2359套限价房拿出486套,优先向教育、医疗、环卫和高科技创业等人员倾斜。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深入严打整治,引深平安创新,连续五届20年获全国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三次捧得“长安杯”。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示范窗口”。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民国防教育更加深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低于省控指标。

  2013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受外部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煤炭工业运行困难,新兴产业不大不强,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对于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是实施“一争三快两率先”,推动转型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科学安排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于引导全市形成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做好2014年工作,全市上下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目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做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各方面工作,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总战略、“只争朝夕、一抓到底”的总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统筹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更加突出改革红利和市场活力,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更加突出民生改善和环境优化,更加突出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兼顾需要与可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市区PM2.5下降4%。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全市上下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综改试验区建设上创新升级,释放经济发展红利

  按照晋城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科学安排2014年行动计划。加快转型综改体制机制创新步伐。要在继续强力推进巴公扩权强镇试点的同时,加快城区西北片区改造、北石店四化同步、泽州金村新区低碳发展、高平马村园镇一体、米山“飞地”经济、阳城町店产业转型、陵川潞城民生改善、沁水郑村镇新农村建设、开发区金匠新兴产业发展等先行试点的探索,按照《实施方案》3年60个项目的总体安排,再选择具有示范带动作用30个新的重大项目加以推进。健全重大项目管理机制,落实月报表制度,创优项目建设环境,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二)在项目建设上创新升级,蓄积经济发展后劲

  积极优化投资环境,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重点谋划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化和生态环保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切实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稽察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建设、决算及竣工验收标准。扎实开展“项目成效年”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解决好项目用地、融资等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抓好重大项目推进,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城市和电厂等方面的建设。完善项目融资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为招商引资、基础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持。鼓励促进消费升级,支持企业提供优质、大众、绿色、低碳的产品和服务,加快促进信息消费,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在产业结构优化上创新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群集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改造提升煤炭、电力、煤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煤层气、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主动跟进,抓好重点项目的服务协调力度,狠抓在建项目进度和资金投入,推进服务业龙头项目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建立健全人才发现、评价、激励、流动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措施,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创新升级,巩固经济发展基础

  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井”字型大水网建设,提高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安全保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做大做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巩固“百村”建设成果,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努力构建专项扶贫开发推动、行业扶贫有序进行、社会各界力量支持的“三位一体”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不断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权益。

  (五)在城镇化建设上创新升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认真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省“一核一圈三群”要求,促进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努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编制晋城新型城镇化规划,确立“大晋城”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一城两翼”新型城镇化布局。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加快西北片区改造速度以“一园两环、三纵三横”为重点,建设城市主框架。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城中村改造。全力打造花园头河、丹河公园、金村低碳示范区城市新地标。推进大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把“大县城”战略与扩权强县结合起来,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统筹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及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周边乡村向中心镇集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鼓励社会资本向农村投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提升中心镇公共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六)在节能环保上创新升级,强化经济发展可持续性

  积极推进低碳城市试点。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为契机,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努力使循环经济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理念和企业的普遍行为。加快推进“气化晋城”,力争在《“气化晋城”总体方案》报省批准后,明确投资主体。加强煤层气加气站管理,科学布局加气站点,积极推进全市煤层气加气站网络体系建设。加快绿色晋城建设,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设集产业、生态、交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环城森林公园。加大环境质量改善力度,规划中心城区水系治理,逐步打造城市生态景观。逐步建立雾霾天气预警机制,积极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狠抓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全面提高企业实施污染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加大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力度。

  (七)在改革开放上创新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强化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在扩大开放战略中掌握主动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责权利相统一、建设管理相分离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竞逐中原步伐。认真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和《竞逐中原实施方案》。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和产业互补融合。搭建面向中原的产业规划和项目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合作共赢和利益共享机制,形成以项目促合作、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引领竞逐中原的新格局。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调整结构、推动转型、增强后劲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搞好阳城演礼园区和高平新能源创新园区与苏州、上海等飞出地的对接。

  (八)在民生保障上创新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惠民度

  优先发展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积极推进市区中小学校建设,优化中小学校规划布局。加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大就业创业力度,积极发展加工制造、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强文化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打防控相结合,建立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断引深平安创建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坚决遏制和杜绝重特大事故,为转型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新的一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综改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区”融合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我市早日实现“一争三快两率先”发展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