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滚动

关于朔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4月16日在朔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朔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养力

 

各位代表:

  我受朔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朔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极为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的现实考验,全市上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朔州实际,紧扣推进“两大任务”的工作主题,围绕突出“五大重点”、打造“五个基地”、提升“四率”水平、实现“一超”目标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美丽朔州和塞上明珠,齐心抓转型,集智谋跨越,聚力求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开创了转中趋稳、稳中求进、进中有效的新局面。

  (一)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圆满完成。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26.4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七,比上年增长9%,居全省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5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五,比上年增长11.5%,居全省第七位;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4.7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十,比上年增长26.9%,居全省第三位;财政总收入完成216.1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六,比上年增长2.9%,居全省第六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5.3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六,比上年增长13.1%,居全省第六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13元,比上年净增2163元,居第一位,同比增长9.9%,居全省第六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40元,比上年净增1040元,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13%,居全省第四位;海关出口总额2074万美元,增长34.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95.8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4.1万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烟尘(工业)排放量、粉尘(工业)排放量均完成了年度计划;造林合格面积完成33.3万亩,比上年提高0.1万亩;城镇化率达到51.09%,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两年为0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38人,比上年下降了0.0325人。在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形势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成绩,迈出了扎实推进“两大任务”的坚实步伐。

  (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推进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全面落实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积极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013年共实施省市重点工程261项,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15.4%。其中省级重点工程年度投资完成率100%,市级重点工程年度投资完成率136.5%。全年项目储备完成省定任务的2.49倍;项目签约完成省定任务的147.9%;项目落地完成省定任务的103%;项目开工完成省定任务的129%;项目投产完成省定任务的112%。

  (三)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增1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全市省级示范村达到317个,特色基地县建设得到加强。粮食总产、单产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7.9亿元,同比增长22.2%。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0.87亿元,增长26.25%。畜牧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奶牛存栏18.01万头,肉羊和猪饲养量分别达480万只和82万头。全市标准化养殖园区538个,70%的成母牛和50%的肉羊实现了规模健康养殖。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06万吨,增长6.1%。牛奶产量达到51.37万吨,增长8.9%;禽蛋产量1.72万吨,增长4.9%。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启动实施了5个新农村建设连片示范区建设,完成了新增的185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的各项建设任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实灌面积达到198万亩,比上年增加13.8%;改善和解决了88个村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六县区全部进入全省30个牛羊产业重点县行列,四个平川县全部列入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右玉县列入全国牧区饲草料基地重点县,桑干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列入全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投资1.2亿多元共安装太阳能路灯22060盏,完成1103个村的街道亮化工程,超考核任务21个村。

  (四)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效。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全行业呈现出产业集中度、矿井规模、机械化水平、资源回采率四个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办矿机制优化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市原煤产量达2.21亿吨,同比增长7.6%。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469.1亿元,同比增长12.3%。电力工业内部结构显著调整。2013年底,并网发电企业达26家,全市总装机容量达到748.5万千瓦。全年发电量27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电力行业实现增加值35.9亿元,同比增长17.5%。在建电厂21家,装机199.3万千瓦。非煤非电产业快速发展。陶瓷、医药、水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正逐步壮大发展,全年非煤非电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

  (五)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平朔大厢斗、应县汽车产业园、右玉永昌科技半导体照明及芯片制造等78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多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增幅达到69%。2013年以来,紧紧围绕打造全国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全省循环经济集聚区的目标,积极统筹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在政策、立项、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循环经济园区和项目的大力支持。在发展传统循环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高端循环化利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粉煤灰碳金地板、粉煤灰高档耐火砖、粉煤灰陶瓷纤维、煤矸石综合利用等高端化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六)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节能减排方面,积极支持重点能耗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狠抓节能降耗工作,有效保证了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减排指标均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造林绿化方面,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3.3万亩,超出省定考核任务11.14万亩,高于省定目标任务50.3个百分点;新建和完善通道绿化1000多公里;义务植树完成200多万株;村庄绿化完成100多个。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21.5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1.35个百分点,达到42.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82平方米,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品发展、重点科技项目研发等取得新成效。60项各类科技项目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获得科技引导资助资金2503万元;全年每十万人专利申请量达到71.8项,同比增长60.3%。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新建成农村幼儿园20所,完成改造投资2603万元;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共计22所,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高等教育实现健康稳步发展,中北大学朔州电力学院2013年达到了763人,涉及十个专业,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挂牌,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万人。年内开工新建了29个保障性安居工程,总套数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34.6%;完成投资60.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

  (八)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全面展开转型综改试验工作。“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和转型标杆项目扎实推进。土地保障机制得到创新,争取到国家和省批复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等多项试点政策,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金融体系加快完善,我市被列入全省资本市场支持转型综改试点市;企业上市工作全面启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增加;产业转型促进机制加快建立,大力推进“一矿一企”,引导煤矿企业兴办非煤项目;行政审批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开通并投入运营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转变工作作风,“看作为、比建树、争一流”活动深入推进;深入开展“右玉精神在朔州活动”、“朔州企业家投资朔州”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错综复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和面临一些突出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支柱产业单一,发展方式粗放,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压力较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仍为薄弱环节,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2014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是扎实推进“两大任务”、加快朔州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推进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推进“两大任务”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转型综改、创新攻坚、项目见效,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我市发展状况,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1、地区生产总值1060亿元,增长10%左右;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7亿元,增长23.5%;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1%;

  4、服务业增加值42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6%;

  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8亿元,增长11%;

  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3.5%左右;

  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4亿元,增长14%;

  8、海关出口总额2209万美元,增长6.5%;

  9、粮食产量90万吨;

  10、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72.35万亩

  1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6%;

  1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3%;

  13、每十万人专利申请量达到74.9项;

  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15、城镇化率达到53%;

  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万人;

  17、农民人均纯收入10125元,增长12%;

  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5元,增长11%;力争达到26895元,增长12%;

  19、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4351万人;

  20、新型农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4.101万人;

  21、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292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5.8万人;

  22、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1.27万套;

  23、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含县城、“百镇”)23亿元;

  24、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人以下;

  25、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5人以下;

  26、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低于6.9人;

  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低于5.2人;

  28、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低于0.1人;

  29、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98.9%;

  3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31、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

  3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

  33、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

  34、氨氮排放量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

  35、烟尘(工业)排放量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

  36、粉尘(工业)排放量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

  3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少4.6%;

  38、城市污水处理率97.3%;

  3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

  40、营造林合格面积33万亩;

  4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43%。

  (需要说明的是省对我市2014年考核目标尚未正式下达,届时低于省考核目标要求指标的年度目标、尤其是节能减排等约束性目标要以省考核目标为准。)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要扎实推进以下工作:

  (一)以建设综合能源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原则,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推进传统产业循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支撑产业多元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煤炭工业素质,实现煤炭生产方式新型化。今年要加快矿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步伐,全面推进煤矿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合理安排煤炭产能,主动防范产能过剩风险。加大煤炭市场营销力度,稳定老用户,发展新用户,确保市场份额。着力加快电力工业发展,促进电力结构优化升级。抓住国家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电能替代工程机遇,加快壮大电力产业。促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做大煤电产业集群。同时,要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快单一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转变。

  在做好煤电一体化,打造能源综合示范基地的同时,要把循环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一条基本路径,大力发展粉煤灰资源化利用产业和煤化工产业,延伸壮大煤基产业链;把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档陶瓷、特色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陶瓷、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特色食品加工等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煤化工等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循环工业发展,拓展新兴产业领域。一要主攻产业发展方向,重点纵向培育好煤(煤矸石)—电—粉煤灰—新型材料、煤—煤化工、煤—电—镁合金、煤—电—铝和铝制品四大循环产业链条;横向培育好煤机装备制造业。二要把经济开发区和八大工业园区按照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集群配套的要求,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依靠园区这个平台,充分发挥我市循环经济的潜力,使我市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二)坚持不懈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力促进投资快速增长。今年计划实施省市重点工程266项,当年计划完成投资658亿元。其中省级重点工程92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72亿元;市级重点工程174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86亿元。2014年全市经济要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5%,必须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项目见效年”为契机,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要按照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项目管理要求,坚持月调度、月考核、月排名制度。加强重点项目监督管理,对项目进度、投资状况、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情况及时组织检查。要强化项目安全、环境保护、技术水平、单位土地投资强度等市场准入标准,把好项目论证和投资合作者选择的关口,决不允许出现跑马圈地的现象。

  (三)加快以农载牧、以牧富民进程,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坚持农牧一体化发展战略,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以农民户均1个大棚、1头牛、人均10只羊为目标,以农民户均增收万元工程为抓手,坚持加大投入扶农、实施项目强农的思路,重点支持五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抓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二是抓好设施农业园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三是稳步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四是大力扶持进入省“513”工程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五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

  (四)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要按照“规划引领、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文化塑造、生态支撑”的要求,以“五城联创”为抓手,深入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彰显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现代化城市魅力的塞上明珠。一要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要推进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完善交通体系。三要加快县域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四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五)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着力打造绿色朔州。强力推进生态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发展的全省生态市目标,坚持植绿与兴水同步、开发与保护同步、治污与节能同步,继续抓好以京津风沙源治理、桑干河上游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蓝天碧水”、矿山生态恢复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乡生态化项目攻坚战略,加快推进植树造林、水源工程、环境治理等工程建设,努力建设美丽朔州。强力推进治污减排。继续加大重点用煤企业的脱硫改造项目力度,推进火电企业脱硫工作。加快市区旧城集中供热、县城垃圾集中处理、供气管网项目建设。强力推进节能降耗。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加强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重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实施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全面开展能效达标活动,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推进现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建筑节能材料和技术。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市政公用等各领域节能工作。

  (六)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核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快推动学前教育建设,优化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二要大力推进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重点扶持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白炭黑等10家企业科技研发中心,着力推进创业基地建设。四要完善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五要推进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杜绝因拖欠社会保险费而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急体系建设。六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基层社区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法治朔州”、“平安朔州”建设。

  (七)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统揽,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扎实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重点推进十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二是推进财政制度改革。三是创新地方金融发展机制。四是创新用地制度。五是创新科技发展机制。六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七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投资运营改革。八是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九是建立健全生态修复补偿和多元投入机制。十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各位代表:

  做好201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坚强领导和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人大五届七次会议各项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完成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