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滚动

运城市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3月25日在运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玉忠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是近年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力推进“5311”战略,凝聚共识谋发展,突破重点抓转型,改革创新谋跨越,开创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专栏1                        5311”发展战略

  5即统筹推进五大战略重点: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文化旅游产业。

  3即始终坚持三个强化:强化改革开放、强化社会管理、强化党的建设。

  1即大力推行一项机制:核心在转型、重点在项目、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

  1即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

    

  

  (一)经济发展稳中快进,主要指标争先晋位。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大幅前移。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40.1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6.3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完成1008.9亿元,增长22%,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程度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2.1亿元,增长14.3%。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7.5亿美元,增长64%。财政总收入完成91.2亿元,增长1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4亿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18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98元,增长12.8%。

  

  专栏2      2013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全国、全省对比

  指 标 名 称

  年初 

  目标

  实际 

  增速

  全国 

  增速

  全省 

  增速

  全省 

  排位

  前移 

  位次

  地区生产总值

  9

  9.2

  7.7

  8.9

  3

  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1

  13.1

  9.7

  10.5

  1

  10

  固定资产投资

  20

  22

  19.6

  22.1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

  14.3

  13.1

  14

  2

  7

  外贸进出口总额

  7

  64

  7.6

  5

  1

  7

  财政总收入

  10

  13.9

    

    

  1

  1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6

  9.3

    

  12.1

  9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

  10.6

  9.7

  10

  2

  4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

  12.8

  12.4

  12.5

  5

  2

  

  (二)“五大战略重点”精彩开局,项目建设力度空前。落实“项目推进年”部署,狠抓项目建设,全市实施重点项目267项,125项新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力度之大、进展之快、成效之好,多年少有。工业新型化步伐加快。同誉铝合金轮毂、永济新时速、际华高档服装、中海金源新型材料、鑫中大生物科技等一批新型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大运重卡二期、广海铝型材二期、亚宝健康产业园、九龙高效电机、珠水树脂油墨等项目加快推进。以循环经济为基本模式,钢铁、焦化、冶金、电力等资源性产业改组改造加快,中铝氧化铝挖潜、北方铜业多金属矿综合捕集回收、亚新科大马力铸件、中冶机械铸钢件、五龙集团循环经济一期、高义钢铁二期、中信焦化、王家岭煤矿等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成效初显,“5+15”园区实施重点项目167项,占到工业项目总数的68%,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盐湖、新绛、永济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7个省级示范县建设初具规模,山西运城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启动建设,夏县润恒冷链物流园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949个。“三引六扩、河库成网”稳步推进,小浪底引水、禹门口东扩、北赵引黄二期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市域城镇化高点起步。“四位一体”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围绕四个100、八区联动、四管齐下,城市道路、绿化、水源、供热供气、美化、亮化等城建“六大工程”,东部文化广场、高铁站前广场、机场和高铁快线、华源街大桥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生态智慧城生态治理、文化旅游、新兴工业、健康养生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成为中心城市建设的靓丽品牌。居然之家、空港运城义乌商贸城、通宝天际名店等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营。大西高铁运城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侯西铁路电气化复线具备开通条件,蒙西至华中铁路运城段批准立项,运城至灵宝高速进展顺利,运城至阳城高速开始线路设计,同煤集团永济电厂开工建设。城乡生态化提速加力。“四城联创”取得积极进展,汾河、涑水河、盐湖、姚暹渠、伍姓湖等重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明显,城市生态水系工程启动建设,造林绿化工程完成40.4万亩。文化旅游产业势头强劲。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工作加快推进,盐湖清尚文化创意城、宇达青铜文化、凯达彩印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关帝庙、鹳雀楼、舜帝陵、李家大院、绛州大堂、中华宰相村、永乐宫、绛北大峡谷等重点景区建设加快推进,盐湖三禁门修复保护工程开工建设。

  

  专栏3    中心城市“四个100、八区联动、四管齐下”目标

    

  四个100即中心城市达到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建成区的城市规模,打造100平方公里湿地、100平方公里绿色屏障,建设现代生态宜居文化的幸福新城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八区联动:即强力推进北部高新区、中心区、老城区、运城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东部新区、南部生态智慧区、西部关圣旅游景区八区联动,组团发展。

  四管齐下:即坚持道路、水系、绿地、产业“四管齐下”,以道路联通八区,以水系衔接八区,以绿地林地连接八区,以产业协调支撑八区。

  

  (三)集群化招商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提档升级。围绕主攻产业、特色园区和重点招商区域,大力推进专业化、定向化、集群化招商。“路线图”更加明确。按照“全市产业一盘棋、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动”的思路,制订出台了全市《主攻产业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方案》,精准定位了32个主攻产业和52个专业化链条,集群招商思路更加明确,主攻产业定位更加清晰,对接重点更加突出。“新格局”加速形成。我市与中铝、中煤、新兴际华、国电、首创集团、杭州锦江、珠水实业、四川科创控股、四川波鸿集团、深圳家具、深圳包装、同煤、阳煤、焦煤等大企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一批煤电铝、煤焦化一体化和新型产业战略合作项目全面推进。运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大楼主体完工,机场

  开放航空口岸和大通关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宣传项目推介”北京恳谈会、“运城之友”、“回乡创业”等重大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99项,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91.2亿元,增长22.9%,其中主攻产业到位资金超过三分之一。大项目加快落地。总投资120亿元的锦江集团平陆复晟铝业240万吨氧化铝、总投资120亿元的北京华商三津盐湖高铁商务区、总投资100亿元的西安大明宫建材实业鑫源西部家居建材商贸物流港、总投资65亿元的北京华宇长鸿盐湖德孝文化旅游小城镇、总投资4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600亿元的中国运城——深圳家居产业园、总投资185亿元的北方印刷包装城、总投资80亿元的绛县经济开发区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四)转型综改不断深化,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着力深化改

  革,大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已经国家各部委会签,上报国务院审批。坚持规划互动、产业联动、宣传推动,文化旅游、苹果产业、黄河治理、基础设施等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全省定型推广。在全省首家成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盐湖、新绛两县(区)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做法在全省定型推广。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3万亩,流转面积全省第一。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晋商、浦发、华夏、交通等商业银行入驻运城,中信、光大、晋城银行即将入驻,运城农商行组建成立,“运城信贷融资服务平台”顺利开通,73家中小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交银大厦金融体加快建设,我市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飞地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创新“一区多园”飞地经济模式,空港运城义乌商贸城综合工业园已经建成,深圳家居产业园落地开工,飞地经济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开发区管理体制基本理顺。运城、空港、风陵渡、绛县四个省级开发区财政体制、管辖范围、社会管理等基本理顺。医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试点全覆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位居全省前列,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农村养老树立先进典型。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日间照料服务新模式、新途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予以报道,全省福利工作暨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专栏5   2013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重点工作

   

  1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完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目前,《区域合作规划》已经国家各部委会签,上报国务院研究审批。

      2、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多项建议得到答复。2013年全国“两会”上,我市联合三门峡市、渭南市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快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政策的建议》、《关于支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有色金属新型材料基地建设的建议》、《关于支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苹果业基地建设的建议》等四项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明确答复,表示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3积极争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开展立法授权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正在与全国人大联系积极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立法授权工作已明确写入《区域合作规划》。

  4、三省政府《关于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文件会签工作积极推进。目前山西、河南两省省政府已会签。

  5、持续深入推进实质性合作。果业、旅游、文化、招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深入推进,四市联合在渭南举办了首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在三门峡市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

    

  

  

  

  (五)民生投入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全市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突破180亿元,达到186.3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1.2%。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10项,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177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考达线人数全省第一,实现“十一连增”,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快筹建。“戏曲惠民、欢乐百姓”系列活动惠及城乡百姓。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400万人,参合率99.6%,城乡低保惠及27.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4%。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1897套,基本建成15170套。128万户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用煤按时发放。农村五件实事年度任务顺利完成。11430户农村危房改造、69所村级幼儿园改扩建、1928个行政村街道亮化任务圆满完成,特困群众易地搬迁项目扩大到8个非扶贫重点县,乡村清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与此同时,民政、外事、新闻、广电、体育、统计、物价、人口、妇女、残疾人、文物、审计、档案、信访、双拥、宗教、人防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

  二、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五大战略重点”、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两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统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文化旅游产业“五大战略重点”,大力推行“核心在转型、重点在项目、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而努力奋斗。

  

  专栏6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解读

    

  1个废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1个启动:启动实施“单独”二胎。1个提高: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2个研究: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3个取消:取消以药补医,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3个加快: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4个实行: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5个减少: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7个允许: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8个探索: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探索实行官邸制;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10个建立: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按照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科学合理的原则,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6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6%左右。

  约束性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和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96%,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2.28%、2.67%。

  

  专栏7            2014年全国、全省主要预期目标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全省: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和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约束性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5%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全市发展改革工作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突出抓好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强化创新发展、政策突破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综改试验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争取工作,以改革推动转型发展,以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扭住综改攻坚。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改革,主动作为,创新突破。重点推进“1255”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创新金融发展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等10项重大改革;抓好生态智慧城建设、“飞地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市、盐临夏同城化等20项重大事项;推进实施大运重卡汽配园、威斯卡特北方工业园、翔宇化工防老化剂、中磁科技磁性材料、高铁商务区等50个转型重大项目;开展新型城镇化、对外区域合作等5项课题研究,用足用活用好综改试验区政策,稳步推进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提升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报批工作,争取尽快获批。研究争取国家和省对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合作的政策支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形成发展良性互动,深入推进黄河综合治理、有色金属、果业和果汁加工、文化旅游、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合作,努力建设全国区域经济升级转型、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强化开放带动。积极推进运城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和关天经济区,瞄准资本高地和产业转移输出地,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发展要素,加快项目、人才、资金引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升级。

  

  专栏8      2014年我市综改先行先试“1255”行动计划

    

  1”就是推进10项重大改革。即,推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创新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就是抓好20项重大事项。即,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主攻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智慧城建设;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市和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运城大水网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积极推进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工作;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大力拓展对外贸易;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5”就是推进50个转型重大项目。即,大运重卡、翔宇化工、安民集团运城义乌国际商贸城、芮城宏光医药包装医用玻璃管、威斯卡特北方工业园、清尚创意孵化基地、润恒冷链物流、东郊城镇化、碧桂园高端社区等。

  5”就是开展5项重大课题研究。即,对外区域合作模式研究;推进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研究;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研究;创新投融资体制研究;完善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项目带动、招商推动

  项目建设是主战场,招商引资是主动力。落实“项目见效年”工作部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改工作的头等大事,狠抓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以项目带动、招商推动的新成效助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抓重点,在增投资、促增长上见成效。今年确定市级重点项目266项,总投资4115亿元。要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深圳家居产业园、莱特通用航空产业园、科创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威斯卡特北方工业园、美特好物流仓储、运城晋善晋美农产品物流园、新绛农业物流园、垣曲至渑池高速公路、绛县大唐安峪电厂等122项新开工项目,确保按期开工建设。加快进度,积极推进复晟铝业一期、中磁科技、九龙高效节能电机、华晋纺织牛仔布、中冶机械汽车零部件、粟海铝业铝板带箔、润恒冷链物流、盐湖高铁商务区、大西客运专线运城段等在建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加紧做好太化集团河津30万吨纯碱、河津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垣曲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实施。以重点项目带动投资较快增长,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任务完成。抓招商,在集群化、链条式上见成效。围绕主攻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地、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关键点,坚持小分队走出去、大队伍引进来,大力开展专业化、定向化、集群化招商,继续抓好“运城之友”、“回乡创业”等主题招商,策划、包装、引进一批新型工业、农业产业化、商贸物流、总部经济、文化旅游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正大集团农业产业化合作、李家大院唐风晋韵文化旅游等项目落地建设,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80亿元,主攻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到30%以上。抓落实,在强措施、快推进上见成效。严格落实“六位一体”工作机制,认真抓好“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领导包联责任制,实行24小时“直通车”和现场办公制度,将重点工程、重大招商活动工作任务项目化、责任化、时序化、制度化,抓好精细化落实,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三)强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加快壮大园区实力、集群规模

  运城转型跨越支撑在工业,工业的重点在园区,园区的关键在集群。围绕做大做强煤电铝材、煤焦化、运输装备制造、金属镁、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家具制造9大产业集群,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以产业循环化为基本途径,突出煤—电—铝—材、煤—焦—化、金属镁产业链重组和延伸,重点抓好中铝铝工业园、平陆煤电铝、广海铝业、阳煤西社、阳光集团煤焦化产业集中区、闻喜金属镁加工产业园、垣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加快高碳资源低碳发展、资源型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新兴产业支撑力,以主攻产业为路径突破,突出产业链拓展设计、价值链高端谋划,做强龙头,强化配套,延伸链条,金融助推,加快大运重卡汽配产业园、同誉铝轮毂、阳煤丰喜“3052”、稷山永东化工、石药银湖、亚宝健康产业园、鑫中大生物科技、运城经济开发区高分子工程塑料、风陵渡升佳精细化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园区经济集聚力,以园区建设为核心承载,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产学研合作,抓好“5+15”园区技术创新、研发设计、企业孵化、投资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项目向园区聚集,要素向园区集中,加快横向产业配套,纵向链条延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园区“研发创新、孵化加速、高端制造、现代服务、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互动发展。

  (四)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市场化手段,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抓好粮食高产示范片、高标准基本农田、中低产田改造等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稳产高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突出生态友好型农业和现代农业标杆工程建设,重点抓好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盐湖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盐湖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新绛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永济许家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山西农业大学运城人才培养和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综合基地建设。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林下经济、苗木产业和规模养殖业。按照“产名品、创名牌”的思路,重点培育和扶持粟海肉鸡、忠民油脂、维之王果品、汇源果汁、格瑞特葡萄酒、天之润枣业、万荣荣博辣椒、稷山晋龙蛋鸡、芮城生猪养殖、闻喜象丰、河津万春牧业等一批农业品牌和龙头企业,以品牌提升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完善机制,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集中,以土地效益最大化助推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三引六扩、河库成网”大水系规划,抓好小浪底引水、北赵引黄二期、大型泵站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保障能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搞好新农村建设,办好农村“五件实事”,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开发、就业培训等扶贫工作,使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资源、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五)强力推进市域城镇化,加快实施“四位一体”、“八区联动”

  牢固树立“大运城”理念,以人为核心,统筹推进“四位一体”、“八区联动”,加快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互动发展,努力建设现代生态宜居文化幸福新城和晋陕豫黄

  专栏9      “一池、四库、三渠、一河、四滩”城市水系

               

  “一池”:盐池;“四库”: 安邑水库、八一水库、樊村水库、苦池水库;“三渠”:姚暹渠、常硝渠、引黄渠(曲渠街北侧);“一河”:干河;“四滩”: 汤里滩、北门滩、硝池滩、鸭子池。

  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四个100、八区联动、四管齐下”, 全力推进改造提升旧城区、拓展建设新城区、打造治理生态区三大核心工程,继续抓好解放路跨工农街立交桥、华源街大桥、高铁站前广场、禹都公园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完善中心城市“一环九横九纵”主干道路,积极推进“一池、四库、三渠、一河、四滩”为主的城市水系建设,加快推进“宽带运城”示范城市建设。加快生态智慧城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和“智慧城市”,抓好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生态修复、盐湖水系治理、中央商务区会展中心、规划展览馆、国际园艺植物博览园、碧桂园高端居住社区等重点项目,打造生态为先、智慧主导、文化为魂的产业新城,早日建成全球华人祭拜朝圣地、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智慧服务引领区。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商贸、金融、文化、旅游、会展、先进制造等现代城市产业,促进城市产业、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盐临夏城镇群同城化发展,大力推进“大县城”、重点镇、新农村建设,突出特色,完善功能,集聚产业,延伸服务,互动发展,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

  (六)强力推进城乡生态化,努力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抓好“四城联创”,努力把运城建设成为外地人羡慕、投资者向往、本地人自豪的幸福家园。大力实施“生态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和林业增效,重点抓好荒山造林、干果经济林、通道绿化、工业用材林、园林村建设、校园绿化、企业绿化、城镇绿化,广泛开展栽植“家庭亲情林”活动,全年绿化造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抓好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治污工作,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约束性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加强水生态保护。启动实施水清洁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汾河、涑水河、盐湖、姚暹渠、伍姓湖等重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安邑水库、八一水库、樊村水库、城乡水源地、黄河湿地等生态保护,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亲山亲水亲自然的新期盼,让城市美在自然、赢在生态。

  (七)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重点突出高端创意、

  品牌打造

  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全力推进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工作,确保申遗工作扎实推进。突出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现代产业元素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端创意,整合资源,连片建设关帝庙、盐湖和生态智慧城,打造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景区和龙头景区。加快建设中条山自然生态旅游、黄河湿地风情旅游“一山一水”产业带,大力推进鹳雀楼、普救寺、舜帝陵、李家大院、绛州大堂、中华宰相村、永乐宫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运城机场与海诚公司联合组建大型旅游公司,整合服务资源,拓展客源市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重点抓好交银大厦城市金融体、鑫源大厦金融双仔楼、东部新区金融区、高铁商务区国际金融港建设,加快引进中信银行、东亚银行、中信证券、光大投资等商业银行、证券、产业投资机构入驻运城,带动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打造区域性金融高地和资金洼地。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突出抓好高铁商务区、空港天昊城、中房集团、广州珠水能源、广州碧桂园、苏宁云商、江苏欧蓓莎、红星美凯龙、北京新发地、上海伟立奥特莱斯品牌店、鑫源恒隆二期等一批大型商贸物流综合体项目,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上水平、上规模、快发展。

  

  

  

  

  (八)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努力改善公共服务、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办好民生实事。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创建全国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人才基地。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稳定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位置。扩大社会就业。搞好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抓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微企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完善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6万套,努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快北部新区综合医院及健康城建设。抓好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一批民生项目。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推进市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大剧院、博物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区、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交通运输、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学校安全、易爆物品、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努力创建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运城建设,扎实抓好政治安全、公共安全、信访维稳、民族宗教、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犯罪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九)强力推进作风转变,加压奋进确保工作落实、任务完成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紧紧围绕“狠抓落实年”部署要求,转变作风抓落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着力解决“四风”问题,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切实提高贯彻力、执行力、落实力,始终带着激情、带着责任、带着信心,不折不扣抓贯彻,立说立行快执行,持之以恒改作风,同心同向抓落实。强化责任抓落实,推行重点工作重要任务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三位一体”联动督查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既定目标,要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工作“迟缓警示、落后约谈、耽误追责”制度,坚持抓责任贯穿始终,抓成效善做善成,抓奖惩严格兑现。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本,在主动担当中勤勉尽责,在分解任务中层层加力,在攻坚克难中强化推进,形成“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努力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开拓创新抓落实,牢固树立“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工作理念,坚持把“理念新、眼界宽、标准高、要求严”作为工作追求,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用新理念、新思路研究问题、谋划发展;拉高标杆、主动作为,以新标准、新举措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创优环境、提质提效,以新作为、新形象积极进取、服务发展,不断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

  各位代表,改革春来早,人勤气象新。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执行市人代会各项决议,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为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撰稿人:张玉忠   崔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