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滚动

临汾市2020年上半年生猪成本收益分析

  为掌握全市2020年上半年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市发改委成本调查监审所对尧都区2个大规模生猪调查户和霍州市4个中规模生猪调查户的饲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生猪生产成本、收购价格、收益均有所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规模生猪(100—1000头)的生产情况

  2020年上半年每头生猪主产品产量为126.18公斤,与2019年上半年的124.5公斤相比增加了1.68公斤,增幅1.35%,这主要是受农户的平均饲养天数增加影响,平均饲养天数增加了1.13天。2020年上半年生猪头均总产值为4083.31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1587.13元相比增加了2496.18元,增幅157.28%,主要原因是生猪主产品产量增加,平均出售价格上涨。今年上半年生猪头均总成本2144.33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1306.76元相比增加了837.57元,增幅64.1%,这主要是因为生猪市场行情持续上涨,导致仔畜费较上年增加,今年上半年生猪仔畜费为940.19元,较2019年上半年的188.37元增加了751.82元,增幅399.12%,去年以来由于猪瘟疫情的影响,市场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养猪收益大,利润增长多,散户和企业养殖积极性高,而猪瘟导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市场猪仔供需矛盾加大,仔猪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今年上半年仔畜费增加。2020年上半年每50公斤生猪净利润765.42元,比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111.53元相比增加了653.90元,增幅586.31%。收益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生猪平均出售价格大幅上涨。

  二、大规模生猪(1000头以上)的生产情况

  今年上半年每头生猪平均主产品产量为115公斤,与2019年上半年的110公斤相比,增加了5公斤,增幅4.55%,这主要是因为农户平均饲养天数增加所致,平均饲养天数增加了7天。今年上半年头均总产值为3726.5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1430元相比增加了2296.50元,增幅160.59%,原因是养殖场户猪源因节前大量出栏导致目前可供出售猪源亦不多,猪价大幅上涨。受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影响,虽有部分企业已开工,但大部分屠企多数都暂时未开工,市场生猪交易与成交量持续下滑,生猪均价继续呈上涨趋势;今年上半年生猪头均总成本是1589.55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1111.90元相比增加了477.65元,增幅42.96%,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上半年生猪精饲料费由2019上半年的766.60元增加到1132.50元,增幅47.73%,由于近期玉米、豆油、麸皮、面粉、碎米、米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生猪精饲料售价上涨;二是仔畜费增加,2020年上半年仔畜费为328.50元,较2019年上半年的234元相比,增加了94.50元,增幅40.38%,尧都区大规模养殖户的仔猪为自繁自育,仔猪价格按照实际饲养成本核算增加。

  受疫情、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每50公斤净利润1620.22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650元相比增加了970.22元,增幅149.26%。增加主要原因是生猪收购价大幅上涨。

  三、生猪养殖发展对策和建议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即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认真落实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具体建议如下:

  (一)落实支持政策。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

  (二)抓好疫病防控。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疫病防控技术已经成为了生猪养殖场(户)能否立足的关键,仅依靠传统的兽药、疫苗已经不能抵御重大疫病的传播,是否具备行之有效的防疫制度和技术已成为检验一家生猪养殖场(户)的试金石,对生猪养殖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生猪养殖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的情况已基本改变。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防疫人员和经费保障。

  (三)推进转型升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监管的日益严格,散养户被迫退出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优势日益明显。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市场调控。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打击扰乱市场行为,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坚决防止出现脱销断档、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