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宋燕卫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关注,您的这一提案提得很好,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提案中您对我省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做了客观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下面就您的建议向您进行答复。
一、针对“聚焦区域一体化,加快推动城市融合型县城协同联动发展”的建议
目前,省住建厅和我委正在共同研究,起草《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根据您提出的意见,结合前期研究,我们将立足县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 ,围绕主体功能定位,将全省县城分为城市融合型县城、专业功能型县城、文旅赋能型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等五类,其中城市融合型县城将按照“强协同、深融合”的思路,推动太原周边清徐县、阳曲县融入太原都市区建设与发展,成为与太原市区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推动平定县融入阳泉市区、泽州县融入晋城市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介孝汾、忻定原、盐临夏、离柳中等协同联动发展。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人口、产业、功能等疏解转移,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建设高度一体化的区域中心城镇组群。
二、针对“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特色品牌”和“聚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我们将会同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等多部门,实施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行动。一是梯次推进专业镇高质量发展。以城市融合型和专业功能型县城为重点,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引导省属企业根据主业对接联系县城发展,促进企业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与地方需求有效匹配,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围绕制造业、特色轻工等领域,梯次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就业富民效应明显的特色专业镇,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培育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和生态功能区县为重点,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培育壮大酿品、饮品、乳品、主食糕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医药品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三是培育文旅融合产业集群。以文旅赋能型县域为重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全面建成省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积极推进国家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以生态功能区县域为重点,培育生态旅游、康养休闲、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培育旅游康养产业集群。推动大同浑源县、朔州右玉县等一批县(市),依托文旅康养资源打造高水平文旅康养集聚区。
三、针对“聚焦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以文塑旅、文旅融合的魅力县城”的建议
我委结合职能,主要开展了聚焦重大规划创设,推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一是牵头编制省“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将做优做强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三大品牌作为全省文化遗产保护重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推动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等一批重点工程。二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决策部署,编制完成《山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围绕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化利用五个方面提出18项重点任务,以陶寺遗址博物馆、偏关老牛湾、曲沃晋国博物馆等项目为载体,集中打造山西黄河文化重要标识。聚焦项目储备实施,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一是系统性开展项目储备。依托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项支持政策,会同省文旅厅等部门积极申报云冈石窟、陶寺遗址、天镇李二口长城遗址等项目入选国家“十四五”项目储备库,为下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奠定了基础。二是强化项目资金支持。在前期项目储备的基础上,2021年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93亿元,支持老牛湾、王莽岭、娘子关等22个文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谋划实施,持续推进我省文化遗产高效保护利用。聚焦项目监管服务,助力文化保护传承项目高效推进。一是严格投资项目审核程序。认真履行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对企业投资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进行核准,对文物保护管控区内实施的项目在项目申报、资金争取方面严格把关、规范程序,把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机制。在开展发改系统项目月调度工作基础上,联合省文旅厅等部门健全项目季督办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项目精准监管,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修改完善并推动出台《山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细化实化世界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相关内容,并做好规划的落实落地;强化政策指导,组织各市做好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和项目成熟度,做好2024年中央预算内项目申报工作;按照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持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的审批、监管等工作。
四、针对“聚焦基础民生,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建议
我委结合职能,主要围绕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相关工作。
在农村寄递物流方面,一是制定方案,明确目标。按照“一年通服务、两年提能力”的要求,在2022年实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委商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多次研讨,2月27日印发《2023年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实施方案》(晋发改经贸发〔2023〕60号),配套出台《关于抓紧开展2023年度农村寄递物流服务下行快件财政补助工作的通知》《2023年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建设任务指标和建设标准的通知》《关于开展2023年度农村寄递物流上行快件补助工作的通知》,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县级统仓共配一体化、乡镇服务标准化、村级管理规范化的“三化”要求,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打造20个县级统仓共配一体化运营的样板示范县;建设200个乡镇服务标准化的快递综合服务站,提升乡镇快递末端品质;推进2000个村级快递便民服务点进行快递网点末端备案,依法规范化管理,推动长期稳定运营,切实畅通“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动员部署,组织推进。按照“3月底全面推进、6月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9月底整体进度达90%、11月全面完成”的工作计划,我委商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提前部署,及早谋划,一体化推进,切实做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截至8月31日,全省打造统仓共配一体化示范县20个,完成年目标100%;建设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200个,完成年目标100% ;完成村级快递便民服务点末端备案2010个,完成年目标100.5%。三是完善机制,统筹推进。建立健全“省级协调、市级负责、县级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协同配合,明确市县职责,统筹协调,加强联动,接续推进,巩固提升全覆盖工作成效。四是加大支持,提升能力。2023年在下行快件补贴平均每件不高于0.5元的基础上,同时增加对电商平台销往县域外的农副产品按件给予1元补贴,进一步发挥省级财政资金补贴效益,降低农村寄递物流成本,提升寄递服务能力。截至8月31日,全省农村寄递物流上行、下行快件补助累计发放2628.53万元,以“真金白银”推动农村寄递物流发展。五是积极调研,协调推进。我委制定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调研方案,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提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差距不足、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边调研边解决,全面协调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动态做好工作指导,及时跟踪各市、县及运营企业开展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的工作情况,定期分析形势,适时开展指导,统筹协调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提质工程有序推进。加强工作情况通报。按照推进情况,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的通报,强化工作紧密衔接、责任落实、有序推进。强化督导适时问责。省级将加强对提质工程财政补助发放工作的督导,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管理,对弄虚作假、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严肃问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保障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十四五”时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部署安排,我们紧紧围绕实现省域优质医疗扩容和均衡布局目标要求,持续强化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谋划储备,指导乡镇卫生院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立临时隔离病房,推动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设置规范“三区两通道”的发热门诊,多渠道争取政府投资和地方专项债券支持有关项目建设,推动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薄弱环节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重要保障。二是推动省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延伸下沉,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山西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十四五”以来,我委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贯彻国家《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相关要求,重点指导各市县依托县医疗集团谋划储备项目,强化乡村卫生院室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实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内涵建设统筹发展。同时,以项目建设带动改革落地,着力引导鼓励县级医院发挥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诊疗技术和能力向乡村延伸下沉,通过集团化整合优化路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医疗服务上下贯通、治疗预防有效融合、医疗资源使用效能提升,促进优质医疗扩容并向基层延伸,向基层老百姓延伸,逐步辐射并带动乡村基层医疗能力整体提升。三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各类资金,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原国贫县普惠性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学校设施条件,加快缩小与其他地区教育差距。四是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配合教育部门做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争取地方专项债券支持每县办好1所职业学校,推动省市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联动发展、开放多元、协同运营,有组织地面向职业学校学生、普通高校学生和未就业毕业生等开展实习实训,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或典型生产案例引入实践教学过程,带动全省职业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今后为我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承 办 人:陈建
联系电话:0351—3119803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