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滚动

吕梁市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5月27日在吕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吕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权 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总体要求,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政策措施,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8.6亿元,同比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15.5%。工业运行基本稳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75.6亿元,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2.9亿元,同比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4亿元,同比增长14.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4846万美元,同比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145元,同比增长9.9%,高于同期GDP增幅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67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同期GDP增幅3.6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城镇失业登记率2.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烟尘、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及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项目推进年”工作成效突出。抓投资这一关键,项目建设再掀高潮。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12.78亿元,资金争取再创新高。按照“六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上马各类重点项目173个,项目储备完成率、签约率、签约额、落地率、开工率均为全省第一。锦源600万吨/年、兴县斜沟1500万吨/年、交城国锦2×30万千瓦电力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省核准或者“路条”。抓消费这一潜力,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组织全市36户企业参加了“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抓进出口这一短板,着力发挥外需的支持作用。全面落实市政府与太原海关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抓了8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和17户全省“231”外贸主体壮大工程骨干企业扩大自主品牌、提升出口优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4846万美元,同比增长30.1%。

  (二)破解难题增活力,全市转型综改工作步伐加快。

  出台了《吕梁市转型综改实施方案(2013-2015年)》和《吕梁市转型综改2013年行动计划》。“五规合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中小微企业融资、矿产资源产权交易等五项重大改革有力推进,涉及扶贫开发、资源转化、生态修复、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十个重大事项全面启动。2013年全市综改行动计划中20个重大项目(含三个省级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226.24亿元,其中5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了《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投资优惠政策研究》课题研究。

  (三)夯实基础破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吕梁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吕梁新区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大力实施县城提质战略。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7.91%,燃气普及率达到76%,污水处理率达到75.6%,生活垃圾处理率达51.3%,分别提高5.51、5.14、6.6、10.2个百分点。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71.91公顷,改建93.71公顷,绿地率达到30.42%,绿化覆盖率达到34.68%,人均公园面积达到8.33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9.3%。

  吕梁机场正式通航。西纵、环城高速基本建成,中南铁路通道、吕临支线加快推进。城区全部实现天然气置换。中部引黄工程推进顺利,龙门供水工程主体完工,坪地水库大坝主体全面封顶。新发展灌溉面积5万亩。

  (四)狠抓产业促转型,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成效。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传统工业7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6%,创历史新高。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5.3:70.5:24.2。农业产业化迈出大步。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1.6亿公斤,实现“九连增”。大力推进“8+2”农业产业增收工程,全市安排“三农”投入17.5亿元,增长32.1%。

  高新技术稳步推进。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创建的吕梁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建设“一院三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微小卫星应运、无人机系统、能源互联网和新材料工业等领域取得较大成果。全社会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达到4亿元,同比增长18%。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专利申请量达到963件。服务业不断壮大。汾阳阳城商贸物流经济开发区、孝义义乌商品交易国际博览城等项目顺利推进。孝义沃尔玛商贸综合区建成运营。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96.5亿元,占GDP的比重较上年增长1.9个百分点。

  (五)持之以恒抓生态,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着力抓好减排治污。出台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2013年行动计划。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全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4.7%,超年初目标6.7个百分点。6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中,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3项指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恢复。全年完成造林任务77.4万亩,完成省任务的113%。12个县市和吕梁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5天,市区PM2.5日均浓度达标率78.9%,全省第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0户,淘汰落后产能455.5万吨。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兴县循环经济园区规划》获省批复,基地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认真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专项评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新上报循环经济试点单位6个。

  (六)以人为本惠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果。市本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到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8.8%。扶贫攻坚产业化步伐加快。编制出台了《吕梁市“百企千村”产业开发扶贫实施规划》和《吕梁市“百企千村”产业开发扶贫实施办法》,大力实施 “8+2”农业产业化工程,使实施区域内的各产业从地域特色产品优势,转化为绿色高档商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市又有12.7万低收入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教育全面发展有了新进步。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圆满完成。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5%,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13个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8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部完成。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276.3万人,参合率达到98.5%,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个人负担部分下降到17%。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年开工保障性住房30335套,建成24648套,完成投资44.14亿元。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056户。

  二、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做好201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贯彻落实好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围绕“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和切入点,着力加大扶贫攻坚,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5万个,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2%以内。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在24.2%的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

  约束性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烟尘、粉尘排放量完成省下达任务。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取得新进展。认真贯彻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转型综改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着力抓好10项重大改革。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机制,构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加快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机制,继续深化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胆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机制,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0个重大事项,强力推进30个重大项目。重点加快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绿色能源与信息技术产业、华夏动力新能源客车研制、李家湾光电子产业制造基地、兴县循环经济产业等项目建设。

  (二)以促进投资、消费为抓手,在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上取得新进展。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健全“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做好“项目见效年”各项工作部署。年内项目储备达到20000亿元。继续发挥重点工程的“火车头”作用。今年重点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88个,总投资5568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450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吕梁机场设施,逐步开通广州、西安、长沙等航线。加快中南铁路通道、太兴铁路、吕临支线、西纵高速、环城高速、太佳高速黄河大桥项目建设,确保如期通车。稳步推进中部引黄工程、龙门供水、千年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进度。电网建设完成兴县500千伏、文水南安110千伏、孝义西盘粮以及中南铁路配套兴县康宁、临县大居、柳林张家庄、石楼东卫等4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加强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重点做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家政、医疗保健等行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提升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重点是做好8个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17户列入省“231”外贸主体壮大工程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出口总额达到17459万美元。

  (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新进展。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打造吕梁经济升级版。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引进原创发明和专利技术,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优势。煤炭产业,要继续打造千万吨级大型煤矿及煤电一体化项目。冶金产业,依托交口、孝义、兴县发展铝镁集中加工区,积极向铝制品方向延伸。实现规模发展、集群发展。电力产业,做好全市火电发展规划,确保交城国锦2×30万千瓦电厂并网发电;加快推进已开工的汾阳国峰2×30万千瓦、文水国金1×35万千瓦电厂等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坚持不懈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研究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意见,加快部署支持煤层气及相关产业、现代煤化工、生物医药、铁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真正走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转型之路。加快推进离石无人机产业基地、柳林李家湾光电子产业园区、岚县江川国威新材料基地建设,实施好高性能云计算、应用微小卫星、无人机系统和能源物联网等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幅超过32.8%。加快“气化吕梁”建设步伐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推动交口、中阳、石楼、方山年内实现管网供气。鼓励和支持煤炭矿业权人在自有煤炭矿业权内申请煤层气开发,在普惠民生的基础上,为工业燃煤提供替代能源。持之以恒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积极落实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依托列入省重点工程的20个战略装车点项目建设,把吕梁打造成承东启西的物流基地。依托特色农副产品、小杂粮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专业批发市场。重点做大做强做优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家政服务、育幼养老、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

  (四)以农民收入翻番为目标,在继续强化“三农”工作上取得新进展。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8+2”农业产业化振兴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培育家庭经营、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新方式,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围绕农民收入翻番目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快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重点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山区生态养殖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新建一批标准化育苗中心,推广一批蔬菜新品种,发展一批蔬菜出口基地。实施企业创新推动和品牌创建工程,逐步建立核桃、红枣、小杂粮、畜牧等八大重点产业加工产品品牌认证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30万吨,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开发工程。年内再启动200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开发,完成异地搬迁1万人以上,新扶持整村推进村100个,力争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在10个贫困县(区)全覆盖,再有1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以促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为重点,在实施新型城镇化上取得新进展。突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按照2013年省政府批复的《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张蓝图抓到底”,力争全市城镇化率再提高1.8个百分点。强化规划刚性,完善城镇化布局。立足服务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建设,结合吕梁特色,形成中心城区、重点县城、特色城镇等组群分布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化格局。同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推动孝义汾阳率先实现城镇化,力争年内取得较大进展。

  积极发展大县城和重点镇。实施吕梁主城区扩容提质工程,年内新增绿地景观7个,面积15000平方米;整治改造巷道30条,打通拓宽呈祥路、滨河东路等2条断头路,新规划建设4座过街天桥。加快各县市区支持各县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中心街市、居住社区“五项建设”和景观风貌、环境卫生“两项整治”。继续加强百镇建设,年内百镇投资5.5亿元。开展“以矿建镇”试点,推进矿区城镇化。

  (六)以加强生态建设为核心,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取得新进展。牢固树立绿色低碳清洁发展理念,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综合利用规模化、高端化,促进煤炭、冶金、电力、化工等传统产业全产业链循环,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6%。推动孝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大力改善空气质量。积极落实我市五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和2014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启动辖区内文峪河、三川河、磁窑河、湫水河沿线12县(市、区)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作,继续推进交城夏家营、岚县、离石大土河、文水胡兰镇4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年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40万亩。全年取水总量控制在6.2亿立方米以内。继续抓好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植被修复重点工程。坚持不懈开展造林绿化,同步推进通道绿化、环城绿化、村庄绿化、矿区植被绿化等身边增绿工程,力争全年完成造林63万亩,核桃经济林30万亩。

  (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托底政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幼儿园改扩建工程,今年基本实现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度,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批城乡中小学和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继续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在全市打造200所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学校。加快离石、方山安置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校建设。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和巩固新农合制度,将新农合人均标准提高到390元。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8300套,基本建成2.02万套,完成投资35亿元。加快文化兴市步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市县“两馆”达标进程。努力做好稳定物价工作,丰富群众的“菜篮子”。

  (八)以跟踪分析经济形势为手段,在提高经济运行调控能力上取得新进展。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更好地研判、把握走势,增强经济工作的前瞻性,把握工作主动权。系统总结梳理过去几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工作,把有效的做法、成功的经验、规律性的认识提炼上升到政策和制度层面。加强政策预研究,强化政策储备,及时准确应对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基础上,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