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滚动

关于临汾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4月10日在临汾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师学瑾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率先转型、全力跨越”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的引领作用,以产业转型、环境提升、城乡统筹、民生改善为重点,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23.6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1.8亿元,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6.3亿元,同比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5.5亿元,增长1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8.2亿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6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68元,增长12.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为2.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幅、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烟尘、工业粉尘等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顺利推进

  精心组织谋划,加快推进“全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一是“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规划全面启动。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临汾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战略规划》。二是经济带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百里汾河生态治理修复工程顺利推进,河道清淤、稳固河槽、两岸堤防、沿汾河提水泵站取水口改造已经完成;堤坝硬化、堤内外生态绿化、支流入汾口治理和景观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滨河东路贯通工程加紧建设。临汾民航机场工程航站楼主体工程、飞行区跑道、站坪、联络道以及附属配套设施等工程基本完工。大西高铁临汾站、临汾一级客运西站主体基本完工,霍侯一级公路临汾至霍州段、大运高速临汾土门连接线等工程全面竣工。

    (二)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大关

  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项目建设 “六位一体”统筹推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加强重点项目库建设。全市储备项目2567个,总投资2.1万亿元,为市年初目标的175%,为省定计划的216.8%。二是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省、市重点工程投资完成1157亿元,为省定计划的118%。其中,市级371项重点监测项目,全年完成投资881.4亿元,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个百分点。三是项目招商成效显著。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和山西国际陆港园区两大区域经济板块为重要招商载体,进一步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的项目合作,签约数量和引资额度均大幅提高。2013年全市签约项目195个,签约资金3019亿元,位列全省三甲。四是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我市有100户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市投资集团和尧都区投资公司共发行了30亿元建设债券,名列全省11个市之首。促进银企合作,组织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洽谈,各银行与152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企业融资38亿元。

    (三)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整合重组。31座整合重组矿井竣工达产;实施了一批现代煤化工和煤电联营项目,新增煤炭产量半数以上实现就地转化。对34户焦化企业进行重组,全面完成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任务;淘汰落后炼铁炼钢能力175万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新兴产业项目104个,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到50.6%,非煤产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近50%。加快服务业发展。侯马开发区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全省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引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项目80余个。打造中西部黄河金三角商贸中心,重点推进一批商贸转型项目。实施了一批旅游开发项目。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2013年新上项目实现基本入园,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3.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5%,再创历史新高。“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加快推进。专业村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483个专业村项目通过验收。“四个百万亩”建设扎实推进。“513”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市新、改、扩建项目61个,转产引资项目23个,实现销售收入60.3亿元。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重点打造了30个新农村连片区。扎实开展“两区同建”,规划建设了4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积极支持以工代赈、整村搬迁和生态扶贫等项目建设,当年实现脱贫人口6.1万人。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1.6万亩;一批水利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82处,解决了6.6万农村人口和1.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五)努力扩大内外贸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质升级。大力推进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建成。社区蔬菜直销点建设顺利实施。2013年,全市建成社区蔬菜直销点50个。积极申报开展省级“15分钟便民商圈”示范试点工程建设。解放路商圈和路东商圈2个试点商圈建成。新建和改建餐饮点、便利店、家政服务店共13家,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对全市30多户重点外贸企业进行一对一地包联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城镇组群加快建设。建设完成了一批市政工程。积极推进百镇建设,纳入全省“百镇建设”的9个乡镇,镇区景观风貌和环境卫生显著改善。进一步提高控规覆盖率。市区控规覆盖率达到85%以上;大县城建设控规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市共开工建设数、建成数、投资完成额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交通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居全省第一。一批重点交通建设进展顺利。

  2013年,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72万平方米,新增用气人口16.3万人。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67%。

    (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市完成造林面积62.6万亩。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在重点耗能行业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实施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推广。在重点县市区和企业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步伐,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全民节能低碳行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制定一系列污染治理政策,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整体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狠抓大气污染防治。认真组织实施城市煤烟污染控制、城市二次扬尘污染控制、重点控制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四大工程。201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全省三甲;全市17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全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对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指标进行全面监测, 6项约束性减排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完成5个县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建成标准化学校283所。实施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和营养餐计划。新(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30所。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市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卫生监督所等一大批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1%。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所有乡镇、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了零差率销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广播电视覆盖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实现有线电视乡乡通和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免费开放。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命名了 14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名优文化产品。侯马、洪洞分别创办了山西大兆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西唐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我市开创了农民能拍摄电视剧的先河。

  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

    (九)加快先行先试步伐,转型综改建设扎实推进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综改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省级转型综改试点县侯马市,在“村改居”、金融、土地、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市级试点县尧都区,在建设用地、金融服务、打造科技研发中心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试点园区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创新管理、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十)加大改革力度,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

  围绕重点领域,促进改革有序推进。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实行限时办结制度。二是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省定公立医院试点县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试点工作,完成取消 “以药补医”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县达到全市县(市、区)总数的半数以上。三是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国企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受外部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步伐不快,产业竞争力偏弱,产业结构调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4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是加快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率先转型,全力跨越,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的总目标,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为龙头,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转型攻坚年、环境提升年、服务群众年”活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科学合理的原则, 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财政总收入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约束性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排放下降0.5%、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氮氧化物排放下降6%;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5%。

    三、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全面完成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增强全市跨越发展的承载力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引领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载体和抓手。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要作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6个专项规划要做好与经济带战略规划的衔接,突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滨河东路、大西高铁、临汾民航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景观建设同步推进,打造临汾城市新客厅。三是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以园区为承载,以项目为依托,突出差异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形成特色明显、功能各异、优势突出的经济带城镇组群。推进“两区同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完善经济带建设保障机制。进一步研究探索在现有行政区划、户籍制度、土地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创新有利于经济带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深入开展项目成效年活动。在2013年全市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元的基础上,力争2014年投资继续保持一定规模,提升质量、优化结构,为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奠定坚实基础。一是项目建设“六位一体”统筹推进。继续加强项目储备工作,争取项目储备总规模不低于2万亿元,新兴产业项目储备占产业项目总量比重达65%以上。创新项目招商方式,加快项目落地步伐,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确保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二是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协调项目审批职能部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审批流程,为项目融资、开工建设、进入国家和省发展规划创造条件。三是继续强化项目包联。继续在市县两级实行领导包联项目制度。采取一个项目、一个包联领导、一套工作班子,形成包联领导抓督导,分管领导抓协调,项目法人抓落实的包联机制。按照重点项目“六位一体”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主动向上沟通联系,加强政策信息研究,及时掌握产业政策、投资方向,争取全市有更多的项目纳入省和国家专项规划和投资计划,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五是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大力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实施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活力。推进小微企业创办、“小升规”企业成长、“小巨人”企业培育等工程,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研究出台我市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方案,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通过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积极、稳妥、扎实做好钢铁、焦炭等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把化解过剩产能与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技改提升、延伸产业链条结合起来,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支柱作用。

  三是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和企业主导性作用,新上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保持新兴产业增速快于传统产业,促使一大批具有新兴产业素质和高新技术含量的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突出抓好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文化旅游业要加快一大批景区建设。物流业重点推进山西国际陆港园区、临汾空港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挥好侯马开发区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这一平台优势,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具有带动作用的电子商务聚集区。推进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建设。

    (四)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是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20亿公斤左右。二是坚持“一特三高”的发展路子。突出特色、高质、高端、高效,继续重点提升四个“百万亩”基地标准。三是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五马水库、曲亭水库等工程建设任务,抓紧实施尧都区仙洞沟水库、蒲县四沟水库等小型水库建设。四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等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五)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活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一是积极构建带动全市消费的增长极。围绕我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以尧都区为中心,建设覆盖平川七个县市区的“1+6”消费圈,形成全市消费重要增长极。二是大力引导消费热点。重点推动家电、家居、建材、汽车等耐用品消费,扩大品牌消费;支持我市具有自主品牌的土特产品、品牌专卖店等发展;支持商家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三是积极推进城市夜经济发展。举办旺季夜市促销等活动,大力推进美食节、美食夜市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夜晚消费水平,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快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配送中心的建设和改造,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开展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建立“15分钟便民消费圈”。

    (六)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高质量编制好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分解落实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改革举措。二是加快研究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配套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落户预期。三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积累经验。四是抓好重点市政工程实施。

    (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入开展“环境提升年”活动,多措并举,建设美丽临汾。一是加大我市西山7县连片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工作力度,在生态功能区建设、体制机制及管理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二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有效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压力。继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在产业低碳化、服务业集约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化等领域进行突破。三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各类园区和企业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四是加强污染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园林城市活动。建立健全污染防治工作管理、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和污染防治信息服务三个特色平台。进一步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汾河屯里桥北段和涝洰河生态修复两条河道生态景观带建设。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卫生计生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重点推进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继续扩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力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发展速度。

  (九)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一是坚持先行先试,全面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2014年,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将努力破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难题,争取在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等转型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能放尽放、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对省下放的有关审批事项,相关部门要同步下放,切实做到权利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三是创优投资环境。继续加大投资软环境建设,为客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外资引得来、落得下、留得住。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融资平台,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加强银企对接,创新金融产品,扩大股权、债权融资,积极发展私募基金,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完善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的金融服务体系。

    (十)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经济形势分析,提高经济运行调控能力

  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时研判、准确把握,增强经济工作的前瞻性,把握工作主动权。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主动应对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启动“十三五”规划纲要前期准备和课题研究工作,提出“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的基本思路。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正确领导和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做出新的贡献!